人人都怕人老珠黄,可年岁未老,却发现自己皮肤发黄,这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时候,皮肤就好比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一些疾病往往会先从肤色变化上反映出来!
张医解答“全身发黄”需警惕“梗阻性黄疸”。什么叫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通路受到阻塞导致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皮肤粘膜颜色发黄、大便颜色白、尿色变浓成茶水样。梗阻性黄疸的原因引起梗阻性黄疸病因基本分两种,一种是良性胆道梗阻,常由于胆道结石,胆道炎症引起,另一种是恶性胆道梗阻常见于肝门部转移癌、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等。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一旦确诊为胆道梗阻,大多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行手术,介入等治疗
1、外科手术:包括胆管取石术、胆肠吻合术等。
2、介入治疗:常见的有经皮肝穿胆道造影、胆汁引流术、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等
3、内镜下介入治疗:包括逆行胆道造影、内镜下结石取出、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等。
各种梗阻性黄疸(老年人多为胆道肿瘤或腹腔淋巴结转移压迫)需要引流减黄、解除感染、争取手术及其它治疗机会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是常规的介入治疗技术。
56岁的李阿姨,因“胃恶性肿瘤术后1年,全身皮肤粘膜黄染伴恶心、呕吐3周”收住我院普外二科。入院后腹部CT检查示:胃恶性肿瘤术后状态,肝内胆管扩张;化验检查示:总胆红素umol/l,直接胆红素umol/l,且持续升高。
经普外二科团队分析讨论病情后,积极术前准备,于3月19日为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3天患者皮肤,粘膜黄染明显改善,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李阿姨好转后出院。
介入医生在DSA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用一根针直接穿到胆道里,然后通过针把一根细细的导丝送到胆道里。在导丝的帮助下,介入医生可以顺着导丝,送一根引流管到胆道里,引流管里有很多孔,胆汁可以进入引流管里。胆汁就可以顺着引流管流到体外,从而快速解决全身发黄的问题,这就是外引流。在胆红素下降后,医生就有机会对患者原发病灶进行进一步治疗,比如各种抗肿瘤措施,如果肿瘤缩小,胆道恢复通畅,就可以把引流管拔除。
外引流虽然能够快速退黄,但是胆汁毕竟没有进入肠道,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所以,还有一种方式,叫做内外引流,如下图所示,可以实现胆汁又可以排到体外又可以排到肠道。怎么做到的呢?第一步,介入医生可以把导丝通过堵塞的地方,送到肠道里。同样的,医生再沿着导丝,把引流管送到送到肠道,这样就建立一个通道,既能够连接肠道又能够连接引流管。胆汁就可以顺着引流管,既往肠道里流,又可以往体外流,这样的好处是,既能快速退黄,又能让胆汁入肠道,帮助消化食物。
如果胆道堵塞不能解决,比如有胆道肿瘤,治疗后并没有好转,胆道还是不通,可以选择放胆道支架,如下图所示,介入医生可以采用一样的步骤,用胆道支架把肿瘤撑开,胆汁就可以顺着支架流入肠道,从而不用带引流管了。
PTCD作用1.术前减压:胆道梗阻伴重度黄疸和肝功能损害者,应先做PTCD使黄疸缓解,再做择期手术。如:胆管癌、胰腺癌、胆石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良性狭窄、胰腺炎等。2.永久性姑息性引流:胆道梗阻不能手术,用PTCD作永久性引流以达到减轻症状延长生命效果。如:胆管癌、胰腺癌、肝门转移性肿瘤、胆石症、胆道良性狭窄等。
PTCD的适应症1.伴胆管扩张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缓解黄疸而做胆管引流;2.伴胆管扩张的胆道梗阻患者为控制胆管感染而作胆道引流;
3.为处理胆漏而作胆管引流者;
4.为配合手术治疗作临时性引流者;
5.为治疗胆管疾病而建立通道者(如经皮胆管狭窄扩张术、经皮胆管取石术等)。
本期供稿:汪如荣
信息编审:院务部
新闻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