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典古方治疗顽固性癌性疼痛的临床体会

点击上方《笔华医话》可以订阅!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应用经典古方

治疗顽固性癌性疼痛的临床体会

癌症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多发的慢性病。与此同时,伴随着癌症而来的各种各样疼痛问题也是一个发病率极其高。临床有一组统计数据,我们新发现的癌症大约1/4,25%左右的人有疼痛的问题,或者说有1/4的人是因各种各样的疼痛发现的癌。在治疗进展期有一半有疼痛。到中末期和晚期,这些人的癌痛将会达到3/4以上,就是70%—80%的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癌痛。

癌痛是伴发于癌的另外一种病症,它是随着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癌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而导致的另一种独立的疾病。临床上大量的肿瘤患者需要止痛治疗,止痛治疗不但使患者消除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而且可避免“痛不欲生”的事情发生,当前西医的止痛有一定损伤性,难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西药治疗会产生副作用和依赖性等不良反应。中医在治疗肿瘤疼痛上,治疗可靠,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合补气养血可以提高患者的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现就医者自己在临床中应用经典名方治疗顽固性癌性疼痛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和同道们分享。

经典古方顽固性癌性疼痛临床体会

一、当归芍药散

(一)方剂概述

《金匮要略》卷下

当归9g芍药30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川芎9g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二)名家论述

《金匮要略论注》: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正气乃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痛绵绵矣。故以归、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余之蓄水,芎?畅其欲遂之血气。不用黄芩,痛因虚,则稍挟寒也。然不用热药,原非大寒,正气充则微寒自去耳。

(三)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

  1、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当归芍药散加砂仁、郁金、制没药、炒麦芽、青皮、瓦楞子、乌贼骨、甘草治疗。口干者上方加石斛。

  2、痛经用本方治疗90例痛经患者,总有效率为92.2%,痊愈率达68%。本方对妇科各种腹痛均有良效,属肝脾失调、湿阻血瘀者疗效显著。

3、肿瘤疼痛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或剧烈疼痛,伴有接触性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或伴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

典型病例:鲁某,女,39岁,江苏如东县人,因少腹胀痛,性交后阴道出血半年余,医院诊断为糜烂型宫颈癌伴盆腔转移,建议中医治疗,于98年9月来诊,自诉半年来每因房事阴道出血伴少腹疼痛,近来常有血性分泌物排出,腹胀腹痛,腰背酸痛,进行性消瘦乏力,头晕目花,口干纳少,尿频便干,观其舌红无苔,按其脉沉细无力。诊断为宫颈癌晚期,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毒蕴下焦,肝肾两虚,用本方合一贯煎加味加味治疗,当归15g芍药30g茯苓12g白术30g泽泻15g川芎12g,党参15g,黄芪30g,生地25g;沙参15g、枸杞15g、麦冬15g,金铃子12g蒲公英30g,连翘15g,桃仁15g,红花12g,蒲黄15g,五灵脂15g。服药10剂病痛减轻,原方加减继服30剂阴道出血明显好转,精神倍增。服药60剂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再治疗妇女盆腔肿瘤时要辨证准确,对症用药,若白带过多可加生龙牡各30g、苍术15g、苡米20g,若流血不止可加人参9g单煎,三七粉5g冲服,若腹痛不止可加元胡15g。

(四)临床体会

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芍药有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灯功效。当归芍药散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养血益脾等功效。

二、血府逐瘀汤

(一)方剂概述

《医林改错》卷上。   

当归生地各9g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甘草3g桔梗4.5g川芎4.5g牛膝10g。水煎服。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二)名家论述

王清任认为膈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根据“血府”产生“血淤”的理论,王氏创立血府逐瘀之剂,称之为“血府逐瘀汤”。

(三)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研究

1、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   

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典型病例:陈某、女、78岁,江苏省无锡市人。

患者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全身皮肤黄染20余天。于年3月18日,医院经诊断:胰腺癌肝转移。B超示:胆总管扩张,下段梗阻,胰头占位性病变。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胆管淤阻,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年5月6日经市公安张局长介绍求诊。

症见:面目黑黄、巩膜黄染,黄色晦暗,肝区及脘腹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吗啡止痛无效,并伴进行性消瘦,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紧。

证属:瘀血阻肝,黄疸日久淤滞,瘀结成癌。

治以:疏肝健脾,活血逐瘀退黄,散结去癌。

药用:柴胡12g、枳壳12g、当归15g、赤芍12g、熟地2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牛膝10g、炒白术30g、茯苓20g、甘草10g、茵陈12g、大黄12g、栀子10g、、穿山甲15g、香附18g、党参20g、黄芪20g、车前子25g、三棱12g、莪术12g、牡蛎30g、疏肝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5枚。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20剂黄疸开始消退,疼痛减轻,饮食增加,二便正常,舌苔好转。原方加减继服80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体重增加8斤,之后经B超CT检查病灶消失。

(四)临床体会

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其它如色素沉着、尿血、多汗症、低热、乳房纤维瘤、三叉神经痛、脑瘤、慢性荨麻疹、痒疹、慢性咽炎、盗汗、哮喘、胸壁挫伤、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本方加味治疗恶性肿瘤的顽固性癌性疼痛,常常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三、逍遥散

(一)方剂概述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5g薄荷6g炙甘草6g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肝郁血虚脾弱证。致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二)名家论述

方论张秉成:“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士,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成方便读》)

(三)逍遥散的临床研究

典型病例:

祁××,男,62岁,江苏省启东市人,年6月15日初诊。

病史:因体检发现原发性肝癌半年于年6月16医院(住院号),B超示肝右叶癌伴门脉癌栓,经化疗三个疗程之后复发,年10月3日,经启东肝癌研究所B超示,(号)肝右叶见6×4.8cm、2.9×1.9cm两个癌块伴腹水。

初诊时症见神疲乏力,腹胀如臌,肝区脘腹,疼痛拒按,贫血貌,大便不调,小便色黄量少舌淡苔白,脉弦紧。

中医辨证诊断为癥瘕,臌胀、结合B超和症状属原发性肝癌晚期,并伴腹水。

治法:疏肝健脾,软坚散结,温阳利水。

方用逍遥散、鳖甲汤合并五苓散加减,

药用柴胡15g、当归15g、白药15g、炒白术20g、茯苓20g、甘草10g、鳖甲30g、牡蛎30g、龟板25g、泽泻20g、桂枝15g、猪苓15g、车前子25g、薏苡仁25g、三棱15g、莪米15g、土元5g疏肝去癌散12g,同时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干扰素,服药10剂症状好转。

随后原方加减继服30剂,腹水减退,精神好转,饮食增加,二便正常,脉象缓和。年7月18日启东肝癌研究所B超查(号),大肿块缩小到5.1×4.3cm,小肿块消失。之后继续服药60剂于年11月13日到启东肝癌研究所B超查(号)大肿块已缩小至3.4×2.7cm,之后继续间隔性服药,年2月随访,肿块缩小,精神明显好转,纳食增加,面色红润,患者和家属都很高兴。

该患者属原发性肝癌合并腹水,属中医癥瘕,臌胀范畴,且经过多次化疗,身体虚弱、肝脏无血可藏,阴阳两虚,肝脏疏泄失常,脾失健运,阳虚水泛而成癥瘕、臌胀。

处方用药以疏肝健脾的柴胡、白术、茯苓、甘草为主,合并软坚之品鳖甲、灸龟板、土元、牡蛎等。以五苓散健脾利水治疗其腹水,同时滴注人血白蛋白干扰素来补充蛋白保肝护肝。

(四)临床体会

本方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当归甘苦温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共为臣药;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白术、甘草、茯苓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能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煨生姜温胃和中,且能辛香达郁,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0-

联系

新浪博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怎么样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d/4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