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教园地肝细胞癌国际诊断指南与国内诊

本文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52(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病理类型,占85%~90%。目前,全球各国和地区均积极制定适合自身国情的HCC临床实践指南,主要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指南、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AASLD)指南、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指南、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sianPacific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APASL)指南、日本肝病学会(JapanSocietyofHepatology,JSH)指南、韩国肝癌研究组(KoreanLiverCancerStudyGroup,KLCSG)和国立癌症中心(NationalCancerCenter,NCC)指南等。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于年修订更新。这些指南和规范均由多学科专家团队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经充分讨论而建立,并定期更新,对规范和指导HCC的临床实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影像检查是高危人群中HCC筛查及诊断的主要方法。全球不同地区HCC发病率不一,基础肝病背景也显著不同,导致筛查方案、检查技术及诊断流程均有很大差异。笔者通过深入解读我国年版规范相关内容,并与国际诊断指南进行对比,旨在提高对HCC的诊断水平。

年版诊疗规范解读

1.筛查监测:

年版规范中明确提出,我国HCC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患者。超声(ultrasonography,US)联合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筛查监测HCC的主要手段。对US检查阴性但AFP持续升高者需进一步行动态增强影像扫描;仍为阴性者,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癌的前提下,需要密切随访AFP水平以及每隔2~3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复查。

2.诊断工具:

对于超声筛查检出的结节,年版规范推荐了4种诊断工具,包括超声增强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CEUS)、动态增强CT、Gd-DTPA动态增强MRI、钆塞酸二钠(gadoxetatedisodium,Gd-EOB-DTPA)增强MRI(EOB-MRI),对CEUS对比剂的类型未做明确规定。PET-C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l/1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