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具体临床意义如下:
1、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4、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5、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6、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7、葡萄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8、尿比重(sg)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参考值:1-5岁1.-1.;5-8岁,1.-1.;8-14岁1.-1.;14岁以上至成人1.-1.
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心力衰竭等。
9、尿酸碱度(u—ph)
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度)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狠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10、隐血(u—blo)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11、维c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维生素c受食物影响,食物中如果维c含量高,尿中就有可能高于正常值这个是正常的。
尿常规化验单上指标分类
尿常指标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肾病类指标
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1.,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类指标
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泌尿感染类指标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其他疾病类指标
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血液化验单字母含义
gpt俗称谷丙转氨酶。
其正常值为5~46iu/l。若高于正常值,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变、肝癌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亦可见于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急性胰腺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以及广泛的肌肉损伤等。
hbsag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若检验报告为阳性,可能是乙肝患者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查肝功及乙肝病毒五项,俗称二对半。
bun即尿素氮。
正常值为2.9~7.2mmol/l。超过正常值则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发生障碍。
fbg即空腹血糖。
正常值为3.9~6.1mmol/l。若高于正常值,应复查或查餐后2小时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以便确诊有否糖尿病。
tch即总胆固醇,
正常值为3.2~6.4mmol/l。此值升高可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低下、黄色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变等,若低于正常值,常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等。
tc即甘油三酯,
正常值高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腺皮质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原发性高脂血症、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摄人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饮食等。
holp即高密度脂蛋白。
正常值为1.0~1.8mmol/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ldlp即低密度脂蛋白,它的正常值为1.5~3.1mmol/l。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约占50%,该值升高容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afp即甲种胎儿球蛋白,正常值不超过25ng。
如连续几次检查都在以上,则提示有可能为肝癌。
wbc白细胞whitebloodcells
lymph#淋巴细胞数目lymphocytes
gran#粒细胞数目granulocytes
mid#中间细胞数目
lymph%18.0%
gran%76.2%
mid%5.8%
rbc红细胞redbloodcells
hgb血红蛋白g/l
hct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corpuscularvolume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
plt血小板platelets
自己校正对比吧!
wbc白细胞数目:10.9x/l(正常值4.0-10.0)
lymph#淋巴细胞数目:2.6x/l(正常值0.8-4.0)
mid#中间细胞数目:0.7x/l(正常值0.1-0.9)
gran#粒细胞数目:7.6x/l(正常值2.0-7.0)
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24.2%(正常值20.0-40.0)
mid%中间细胞百分比:6.1%(正常值3.0-9.0)
gran%粒细胞百分比:69.7%(正常值50.0-70.0)
rbc红细胞数目:5.19x2/l(正常值3.50-5.50)
hgb血红蛋白:g/l(正常值-)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正常值-)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9.6fl(正常值82.0-95.0)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28.3pg(正常值27.0-35.0)
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14.0%(正常值11.5-14.5)
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44.5%(正常值35.0-56.0)
hct红细胞压积:46.5%(正常值30.0-50.0)
plt血小板数目:x/l(正常值-)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11.5fl(正常值7.0-11.0)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15.5%(正常值15.0-17.0)
pct血小板压积:0.%(正常值0.-0.)
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肝功能指标临床检测正常值 谷丙转氨酶(alt)0~40
谷草转氨酶(ast)0~37
谷草/谷丙(ast/alt)0.80~1.5
谷氨酰转移酶(ggt)7~32
碱性磷酸酶(alp)53~
总胆红素(tbili)5.1~19.0
直接胆红素(dbili)0.0~5.1
间接胆红素(ibili)5.0~12.0
总蛋白(tp)60~80
白蛋白(alb)35~55
球蛋白(glb)15.0~35.0
白球比(alb/glb)1.20~2.00
葡萄糖(glu)3.89~6.11
尿素氮(bun)1.7~8.3
肌酐(cre)53~
乳酸脱氢酶(ldh-l)~
肌酸激酶(ck)24.0~.0
总胆固醇(chol)3.35~6.45
甘油三酯(trig)0.48~1.17
尿酸(ua)~
肝功检查基本项目
肝功能检查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4)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5)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
肝功能检查
现消化道出血。一般,最早出现、减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后出现,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a、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为11~15秒,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正常值为80%~%.其临床意义同pt
c、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ⅹ合成障碍。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病情越重,hpt越低。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
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1、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1)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2)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如炎症、结石、息肉、癌症等)
(3)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
(4)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5)其他引起alt异常因素(脂肪肝、肝癌等)
(6)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甲肝等)
2、谷草转氨酶结果的分析:
谷草转氨酶(ast)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3、alt/ast比值结果分析: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由于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度不如alt,升高的幅度也不如alt大,但如果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
4、γ谷氨酶转肽酶(ggt)的结果分析:
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2)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
(3)长期或大量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
(4)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口服避孕药等也会使ggt升高。
5、胆红素的结果分析:
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它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三种。因此,胆红素测定结果有3个方面的作用。
(1)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如何看便常规检查结果
大便是人消化系统的代谢产物,正常大便的组成,有食物残渣、肠道分解产物,分泌物、细菌和水。便常规检查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7项内容。正常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色成形的,没有血和粘液,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和原虫。
便常规检查内容的正常与异常:
正常颜色:
正常粪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如果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蔬菜时,则呈绿色或菜绿色。
异常颜色:
一黑色或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以及服用铁剂、铋剂或进食动物肝脏等。
2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结肠癌等,以及应用扑蛲灵、酚酞、利福平、保泰松、阿司匹林等或进食番茄、西瓜等。
三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肠套迭等。
四陶土色,见于肠道完全梗阻,以及服钡餐造影后。
五绿色,见于肠管蠕动过快,胆绿素在肠内尚未转变为粪胆素所致,如婴幼儿急性腹泻等,以及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蔬菜等。
2、粪便形态
正常性状:
粪便外观常为条状或稠粥样,便秘者可呈柱状或羊粪状,不混有黏液、脓血、寄生虫体等。
异常性状:
一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以及倾倒综合征(胃空肠吻合术后)等。婴幼儿腹泻常见蛋花汤样便。
2黏液便,见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三黏液脓血便,见于急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
四凝乳块样便,见于婴儿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等。
五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
六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粪便细胞
正常:红细胞:0/高倍显微镜。白细胞:偶见/高倍显微镜。
异常:
一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2
2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4、粪便潜血
正常:阴性。
异常: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5、粪胆素
正常:阴性。
异常: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6、粪胆红素
正常:阴性。
异常: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阻塞性黄疽等。
7、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
正常:阴性(无致病菌)。
异常:阳性,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急慢性肠炎等。同时可根据药物敏感,选择有效的抗菌素。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治疗白癜风的药有哪些白癜风可以治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