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二院2017年第二期ERCP手

医院胆道微创外科“年第二期ERCP手把手培训班”于年06年11日-12在石家庄举行,本次学习班邀请了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医学终身教授、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高级内镜及内镜研究中心主任唐守江教授、医院特需外科主任孟文勃教授、医院肝胆内镜外科主任张锎教授等专家,围绕胆胰疾病的诊治,通过讲座和手术演示,展示胆胰疾病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动态。子敬(医院潘新智)有幸参加培训,学习并记录下“两例病例分享及文献复习”,内容分享如下:

一、IgG4相关性胆胰疾病的诊断要点—孟文勃教授。

(一)疑难病例介绍:老年男性,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及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

-1-7:肝功能:ASTU/L,ALTU/L,TBIL65.5μmol/L,DBIL30.0μmol/L,ALPU/L,GGTU/L,CA.0U/ml。腹部增强CT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异常信号,可疑胰头恶性肿瘤,MRCP提示:胆总管胰腺段壁局限性炎,胆道梗阻及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可能,炎性病变。临床诊断:胰头癌?肿块型胰腺炎?

-1-17:PET-CT:考虑胰腺钩突恶性病变伴周围炎性改变、胆道梗阻及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可能;炎性病变(肿块型胰腺炎?)不排外,建议治疗后复查或ERCP活检。

诊断:胰头癌?肿块型胰腺炎?治疗方案:手术?保守治疗?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高达30mmol/L,拟调整血糖后手术。给予保肝治疗后,黄疸逐渐消退,复查胆红素降至正常,CA.4U/ml,IgG4:2.17g/L(0.03-2.01)。病情好转出院,拟1月后复查......。

-2-14:复查腹部增强CT提示:1.胰头部动脉期强化结节,较前无明显变化;2.胰腺炎性改变;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炎症。

患者无不适,病情平稳,胰头部肿物无明显进展,拟1月后复查......。

-3-21:复查腹部CT提示:1、胰头部动脉期强化结节无明显变化,2.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并肝外胆管壁局部增厚,对比前片胆管壁明显增厚;3.胰周轻微渗出改变,较前无明显变化;4.胆囊炎。

复查结论:胆管壁增厚并动脉期强化,胰头部结节无变化,无明显症状,无黄疸,继续观察......。

-3-31:患者“突发上腹部疼痛及皮肤巩膜黄染半天”入院,肝功能:AST34U/L,ALT47U/L,TBIL.5μmol/L,DBIL69.8μmol/L,ALPU/L,GGTU/L;CAU/ml,抗核抗体弱阳性。腹部MRCP:1.胆总管壁弥漫性增厚伴管腔狭窄,肝内胆管扩张较前片明显;Glisson鞘积液;2.胰腺头部稍增大、信号不均匀,较前片无显著变化;3.胆囊壁厚,考虑胆囊炎。

-4-5:腹部增强CT:1.胆囊壁、肝总管、胆总管壁增厚较前加重;2.胰头部动脉期强化结节无明显变化,胰腺形态饱满,较前无明显变化。

结论:不支持胰头癌诊断,不排除胆管肿瘤。IgG4:2.04g/L(0.03-2.01),给予保肝、退黄、对症等治疗,黄疸逐渐消退。

-4-20:保守治疗20天后,复查腹部MRCP:1.胆总管壁弥漫性增厚及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较前减轻,Glisson鞘积液较前好转。2.胆囊炎较前好转;3.胰头部稍增大、信号尚均匀,较前好转。

结论:不支持胆管肿瘤,高度可疑IgG4相关性疾病。病情好转出院,半月后复查肝功能:AST50U/L,ALT53U/L,TBIL28.1μmol/L,DBIL10.7μmol/L,ALPU/L,GGT48.2U/L,CAU/ml。

-5-11:EUS+FNA:胰头及胰体部局灶性增大,回声减低,伴斑片状强回声,胆管壁及胆囊壁增厚,胆道狭窄,胰头部胰管狭窄。遂行FNA。病理学检查:(胰腺)未找到恶性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出血灶中见少量浆细胞。

诊断结论:IgG4-SC?AIP?考虑为IgG4-SC合并1型AIP。患者胆管壁增厚,胆胰管下端明显狭窄,拟行ERCP,术中行IDUS,再决定是否行激素治疗。

-5-16:行ERCP胆胰管造影提示胰头部胰管狭窄,远端胰管无明显扩张;胆道下段狭窄;IDUS:提示从肝门部胆管至胆总管下断,胆管壁均匀增厚,胆管下端明显狭窄。

ERCP术后给予激素治疗方案:沷尼松龙0.6mg/Kg/d或30-40mg/d,先治疗2-4周,以后每2-4周减5mg,3-6月内减量至5mg/d,维持。目前患者病情稳定,门诊随访中。

(二)IgG4-AIP/IgG4-SC文献复习:

1、概念: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disease,IgG4-RD),IgG4是一种抗炎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疾病的认识源于年提出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年,将此类疾病统一命名为“IgG相关疾病”,各器官病变命名均以“IgG相关”开头:IgG4-AIP(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SC(SclerosingCholangitis,SC):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2、IgG4相关疾病特点:1)表现为多器官纤维化的全身性炎性疾病,2)几乎所有器官,常见部位包括涎腺、胰腺、胆道、后腹膜及甲状腺,多为多器官受累,3)临床表现:弥漫性或局灶性器官肿大,4)实验室检查:伴/不伴血清IgG4水平升高(升高占60%),5)组织学特点:淋巴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及IgG4阳性浆细胞增多。6)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诊断标准:不同国家,诊断标准不统一;亚洲地区将影像学检查放在首要地位;美国更强调病理学检查的价值。病理学诊断标准(金标准):满足以下两种:弥漫性密集淋巴浆细胞浸润;纤维化,至少局部形成席纹状/车辐状;闭塞性静脉炎。弥漫性IgG阳性浆细胞浸润是强有力的辅助诊断证据,(IgG4/IgG阳性浆细胞数比例40%)。IgG阳性浆细胞数界值需依照器官及标本类型而定:肝胆胰病变,手术切除组织:50个/高倍视野(HPF),活检组织:10个/高倍视野(HPF)。临床诊断标准:部分器官组织活检困难,且纤维化期的组织学表现不典型,临床常采用综合诊断标准(临床特点、血清学、影像学、病理学等)。年,日本提出三项综合诊断基本要素:单个或多个器官特征性弥漫性/局灶性器官肿大;血清IgG4水平升高;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并提出诊断强度(3个级别):确诊(definite)、拟诊(probable)、疑诊(possible)。

4、不可忽视的问题:1)IgG4-SC可在数月内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应及时治疗;2)IgG4-SC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之一;3)AIP可进展或合并胰腺癌,注意鉴别。

(三)讨论:

侯森林主任:目前IgG4相关性胆胰疾病的诊断比较困难,曾经遇到过一例类似病人,医院诊断为胰头癌,医院做了经皮经肝置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置支架半月后黄疸消失,但是2年后患者出现了胆管炎,这时候复查胰头癌肿物消失了,这时候金属支架取不出来,我们给他做了鼻胆管冲洗胆道,等胆管炎消失后,在金属支架内置入塑料治疗,后来又闹了一次胆管炎,再次更换了塑料支架,最近1年没有过来。这说明IgG4相关性胆胰疾病是否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是否只做减黄也可以不用激素治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唐守江教授:患者CT提示:胰头是普遍肥大的,这点不支持恶性病变,象是炎性,良性病变。一般不需要放金属支架,如果要放就放全覆膜的支架。

张锎主任:我们也碰到过类似的病例,当时患者是胆管狭窄,放了金属支架,反复胆道感染,最后还合并发感染性休克,所以没有足够的证明是胆道恶性狭窄,不宜放金属支架。如果患者胆管存在狭窄,ERCP打开了Oddi括约肌,可能就会容易并反复的胆道感染。

二、胰腺假性囊肿的内镜处理—张立超副主任医师:

(一)病例分享:患者、男、29岁。因“外伤后上腹痛、腹胀1个月”于-02-24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交通事故上腹部受创(方向盘损伤)后出现上腹痛、腹胀。行CT检查示:胰腺损伤。予以输液等治疗,患者腹痛缓解,仍有腹胀,外院CT提示胰腺假性囊肿形成转入我院,入院诊断:胰腺假性囊肿。上腹部增强CT扫描示:1.胰腺区囊肿与胰腺实质分界不清,考虑胰腺假性囊肿;横轴最大:18.3cm*10.3cm;2.胆囊内密度增高,考虑胆汁淤积;3.胆总管胰上段扩张。

-02-29日行ERCP、ENPD术:术中将鼻胰管置于胰腺假性囊肿内,抽出淡黄色浑浊液体约80ml,术后给予禁食,抑酸、补液等治疗。

术后第1天:患者诉中上腹痛,无腹胀,查体中上腹压痛减轻。予抑酸、抑制胰酶分泌及补液等治疗,鼻胰管通畅,引流液为淡黄色浑浊液。

术后第2天复查CT:胰腺区囊肿较前明显缩小最大横径12.6cm*6.6cm,边缘模糊,其内可见少许气体影。

-03-03第二次行ERCP、ENPD术:术中导丝可再次进入胰腺假性囊肿,但多次尝试导丝不能进入远端胰管内,将鼻胰管置于胰腺假性囊肿内,抽出淡黄色浑浊液体约20ml。

术后患者上腹胀痛减轻,鼻胰管引流通畅,引流液清亮。术后第1天复查CT:胰腺区囊肿体积较前减小,大小约5.3*3.5cm,囊壁较前增厚,其内气体吸收,周围仍可见少许渗出性液体。

-03-09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9.2℃,上腹部轻压痛,引流胰液浑浊。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03-10日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镜置营养管术,其后间断发热、上腹痛、腹胀,引流胰液浑浊,给予对症处理。03-20拔除鼻胰管;03-25无发热,停抗生素。

-04-01复查CT:胰腺区囊肿明显缩小(约2.2cm*1.3cm),胰腺周围少许渗出,胰腺区引流管影消失。

-04-05患者好转出院。

-04-25出院后复查CT:1.符合胰腺假性囊肿形成,胰腺体部囊肿变化不明显,胰尾部囊肿基本消失,胰周渗出较前吸收;2.小肠置管已拔出。

-07-13复查CT:1.胰周渗出较前相仿,考虑胰腺颈部前方囊肿;2.胃周,腹壁下及脾门多发迂曲血管影。

-08-18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再次入院,血淀粉酶U/L,诊断胰腺炎。上腹部CT:1.胰腺边缘仍显毛糙,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较前变化不明显,原胰颈部前方囊状低密度未见显示;2.胰管稍扩张。

-08-22,行ERCP术:术中见胰头、胰体部胰管显影,导丝未能进入胰尾部胰管内,胰头体交界处胰管有狭窄,沿导丝将一10cm长、5Fr胰管支架置入胰管内。

-08-24患者腹痛,腹胀缓解,血淀粉酶正常,出院。复查CT:胰腺边缘仍显毛糙,周围脂肪间隙密度仍稍增高,新增胰管十二指肠内管状影,余基本同前。

三个月后,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再发入院,无发热,复查CT显示:1.胰腺体部囊肿;2.胰管稍扩张,远段胰管未显影,患者入院后做了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目前效果良好。

(二)胰腺假性囊肿文献复习:

(三)讨论:

1、唐守江教授:此例注意胰颈部是否存在创伤导致的炎性狭窄,如果是胰管完全断的话,会有腹水,炎症等表现。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是侧支小的胰漏引起的,也可以通过EUS穿刺引流。

2、张锎主任:同意唐教授意见,胰腺假性囊肿局部引流,一般效果不错。这是一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胰腺损伤,到底胰管是狭窄,还是断裂,囊肿是否跟主胰管相通型?鼻胰管造影应该象是个狭窄,不完全断裂。ERCP微创技术在患者身上已经做了最尽力帮忙去解决了问题了;还可以选择经皮或经胃,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式。

三、学员互动:

1、学员问:欧美胆总管、胆囊结石取石流程是怎样与国内的是否相同?

唐教授:在美国,胆总管都建议ERCP取石,先做ERCP,如果插管成功率不高,再由外科打开胆总管取石。

孟主任:听说日本观点是胆囊、胆总管结石,先ERCP置入胆管支架,再做LC,然后再行ERCP取石。

侯主任:我们的常规是先做ERCP,如是不成功,再做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因为现在尽管ERCP成功率很高,但毕竟不是%,万一病人做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行ERCP不能成功,那么胆总管结石还得需要再次手术才能解决。

2、学员问:胆道狭窄行ERCP治疗抗生素如何应用?

唐教授:肝门部胆管癌并胆道狭窄、胰腺假性囊肿、肝移植等,建议在ERCP术前就开始预防性使用抗菌素。

3、学员问:欧美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是否常规行EST?

唐教授:胆总管结石在欧美行ERCP术,基本是行小切开+球囊扩张,可降低胰腺炎发生率降低。但在侯主任这里,还有韩国等亚洲国家数据有提示,不切开乳头,直接扩张,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也不高,会不会跟人种有关呢?值得大家去探讨。

以上内容为子敬(医院潘新智)-06-11下午、-06-12上午参加医院胆道微创外科“年第二期ERCP手把手培训班”特殊病例分享的学习笔记。资料整理内容不全,谨供各位老师参考。整理内容可能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声明:以上为子敬(医院潘新智)个人学习笔记,如有错记、漏记、记录不完整等情况,纯属于本人问题,与老师无关。

欢迎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bj/6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