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听课笔记
----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刘湘源
IgG4相关疾病与腹膜后纤维化的关系,相互有叠加,不是所有的IgG4相关疾病都是腹膜后纤维化,也不是所有的腹膜后纤维化都是因为IgG4引起的。
腹膜后纤维化的概述
定义:是一类病因不明、进展缓慢及少见的非特异性炎性病。病变特征:纤维组织在腹膜后腔沉积并包绕输尿管、大血管、胆管及腹膜后腔其他脏器,其中以输尿管周围纤维化所引起的肾盂积水和肾衰最常见。
分类: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病因不明确(占68%),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或过敏性疾病,部分与IgG4相关(占21%)。
病因:1.继发性:1)恶性肿瘤:国内居首,其中胃肠道肿瘤占38%;2)感染:结核、梅毒和霉菌等,憩室炎和阑尾炎等;3)腹部动脉瘤,输尿管肾损伤,放疗后及化疗后。2.药物(国外为主):1)甲基麦角丁醇酰胺、羟甲丙基麦角酰胺、溴麦角隐亭;2)肼苯哒嗪、甲基多巴、氨基丙苯、芬那卡因、β2受体阻滞剂。
发病机制:1.慢性主动脉周围炎假说:与免疫反应有关,与淋巴回流受阻有关;2.免疫系统异常:有文献报道,90%以上患者有自身抗体;3.与自身免疫病有关:1)强直性脊柱炎,狼疮,硬皮病,韦格纳肉芽肿,动脉炎,类风湿等;2)组织内有大量形如纺锤体的巨噬细胞,其与多种巨噬细胞相关抗原产生反应,并在细胞表面表达CD45;3)IgG4相关。
IgG4相关疾病的概述
年首次发现高浓度IgG4硬化性胰腺炎,年提出IgG4-RD是全身性疾病,年IgG4-RD诞生。
IgG4在疾病中有哪些作用呢?
传统:IgG4是疾病产生的关键环节,但近年来此概念完全反转
事实上:IgG4可轻度下调炎症反应(与其他IgG亚类不同的是,其固定补体能力弱)
IgG4血清浓度不应作为疾病诊断标志、活动度评估标志与疗效观察指标(因约20%-40%已活检确诊IgG4-RD治疗前IgG4正常,且有3%-7%健康人也高)
定义:免疫介导的炎症伴纤维化疾病。累及多个器官:胰腺、肝胆系统、唾液腺(颌下腺、腮腺)、泪腺、腹膜后腔、淋巴结。
发病机制:B细胞激活,进入生发中心;B细胞增殖;体细胞突变、抗原表位转换、亲和力成熟;高亲和力、分泌抗体的记忆性B细胞和浆细胞离开生发中心,进入血循环。最新发现:传统:Th2细胞介导(可能因过敏性疾病混杂作用),但现在提出质疑;研究发现:Th2细胞因子增多只见于过敏病史者,且Th2为多克隆性,提示许多环境过敏原暴露(而非特定抗原)引发的疾病;现在:涉及B细胞、T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CD4+CTL、Tfh细胞互相作用,及与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互相作用,共同导致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是两者的综合体。
病理的四大特征:1)淋巴/浆细胞浸润;2)闭塞性静脉炎;3)席纹状纤维化;4)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
医院进行的关于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研究告诉我们:这个疾病好发于男性,中老年为主,最常表现腰痛。常合并其他器官损害:常见于淋巴结炎、主动脉炎、泪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且有近半数的患者有过敏史。病理多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IgG4染色阳性。
中晚期临床表现:自双肾动脉向下至盆腔,以纤维化增生压迫产生多系统的压迫和梗阻症状:1)梗阻性尿路疾病,肾功不全;2)急慢性高血压(多因肾阻塞所致);3)大肠和十二指肠梗阻(纤维性便秘,黄疸等);4)腹腔内大血管梗阻(血栓性静脉炎,动脉供血不足);5)内脏淋巴管梗阻。
实验室检查:血沉可升高;血象:白细胞可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可升高;γ-球蛋白升高;肾功不全时,可有肌酐升高。血清IgG4升高是重要指标:血清IgG4≥mg/L——诊断标准之一,只有55%治疗前IgG4↑。当血清IgG41.35g/L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7.0%和79.6%。IgG4/IgG8%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5%和87.5%。
影像学检查:1.静脉肾盂造影:1)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一侧或双侧输尿管移位)的阳性率分别86.2%和69.2%;2)有诊断意义的是输尿管中段渐变细伴节段性狭窄;3)肿瘤或结石引起输尿管狭窄:无逐渐变细而仅有不规则狭窄。典型“三联症”--输尿管向内侧偏斜、外源性压迫及输尿管肾盂积水。2.腹部CT:1)显示纤维斑块优于MRI,板块样变的检出率很高;2)包绕腹主动脉涉及输尿管的软组织影,纤维斑块有对称性和连续性,并可有血管壁钙化,同时可有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3)增强扫描呈较浓的纤维组织征象。3.腹部核磁共振:1)早期:呈稍长T1稍短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区早期强化;2)晚期:呈稍长T1稍短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见病变区早期无强化,延迟期有轻度强化;3)有助于鉴别诊断和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除淋巴结外,其他肿瘤在T2WI上均呈高信号)。4.PET:氟脱氧葡萄糖摄取明显。5.逆行插管:对输尿管中下段梗阻阳性率84.6%;6.B超:横切面及正中腹纵切面均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表现为腹主动脉前方及两侧被片状低回声包绕,还可观察尿路梗阻与肾盂积水程度。
诊断:1.有未明原因背痛、腹痛、腰骶部或下腹部钝痛者应考虑;2.主要依赖影像学和病理学:病检证实(开腹手术,在CT指导下穿刺);3.满足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标准;4.发现病灶,应重点排除肿瘤。
IgG4-RD诊断标准(年):
1.1个或多个器官特征性地弥漫性/局限性肿大或肿块形成
2.血液学检查示血IgG4升高(mg/dl)
3.组织学检查显示
(1)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
(2)组织中浸润的IgG4+浆细胞/浆细胞40%,且IgG4+浆细胞10个/HPF
确诊:1+2+3;可能:1+3;可疑:1+2
鉴别:肿瘤、干燥综合症、硬化性胆管炎、Castleman病、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结节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
治疗:
1.除诱因:由药物引起者停药后能消失;由炎症引起者则根据病因治疗
2.治疗均缺乏对照研究,是否需彻底清除纤维化斑块尚无证据,目前经验都基于病例报道,放疗疗效尚不肯定
3.国际上公认有效治疗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激素+免疫抑制剂AZA、MMF、MTX、RTX)
4.复发治疗:激素仍有效,加免疫抑制剂,首选AZA,随访
5.其他:
预后:对治疗有效果且无肾功能损害者预后尚好;多数因诊断延误而死于肾功能不全,诊断后存活3-6个月,炎性过程偶可自发消退;死亡率约9%;治疗反应主要决定因素:病变纤维化程度。
整理者:高珊
-2-27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