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读懂化验单之生化全套肝功能篇

作为科普文章,本系列文章争取用浅显的文字解读各项生化指标,多少会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医学专业的各位老师请给予足够的宽容,谢谢!!

本文继续前期的内容,教您读懂生化全套化验报告单。何为生化全套呢?生化全套是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检测血液中多种指标,用于评估身体各项机能。生化全套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等几大部分,由于篇幅受限,本篇先介绍肝功能指标。

1、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1-5,机体营养/肝脏合成指标)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

白蛋白降低:1、合成白蛋白的原料减少:营养不良,2、白蛋白合成减少:肝炎等引起的肝脏合成能力下降,3、白蛋白消耗增加:严重的感染、烧伤。因此,白蛋白常用于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和肝脏的合成功能。

前白蛋白也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其半衰期比白蛋白短,因此,前白蛋白对于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和肝脏的合成功能,比白蛋白更敏感。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它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升高通常是因为机体受到外来病毒的侵染,免疫系统就会来对抗外来病毒,从而导致球蛋白出现升高,常见原因:病毒性肝炎。

白球比=白蛋白浓度/球蛋白浓度。肝功能正常情况下,白蛋白要高于球蛋白,当肝脏受到严重损伤时,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比降低称为白球比倒置。常见原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6-8,黄疸指标)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天,死亡的红细胞就会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和血红素。正铁血红素经代谢生成胆红素。由于胆红素有毒性,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在进入肝之前的胆红素即为间接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代谢合成为无毒的结合型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经胆道进入小肠,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就生成了胆素原,一部分胆素原进一步氧化成黄褐色的胆素,即粪便的颜色;一部分胆素原经肠道吸收再次入血。吸收入血的胆素原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再次进入肠腔,构成了肠肝循环;小部分经肾脏代谢,随尿排出,这部分称为尿胆原,是尿颜色的来源之一。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出现黄疸,再根据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还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还是两项都升高来初步判断引起黄疸的病因。

间接胆红素升高:1、原料增加:溶血,2、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不能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病毒性肝炎。

直接胆红素升高:胆管堵塞,肝脏合成的直接胆红素不能进入小肠,反而进入血液。轻度升高:小胆管的堵塞,如肝炎、肝硬化;明显升高:大胆管的堵塞,即阻塞性黄疸,如胆管肿瘤、胆管结石。

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12,13,16,胆道梗阻指标)

这三项都是胆道梗阻的指标,轻度升高提示小胆管的堵塞,如肝炎、肝硬化;明显升高提示大胆管的堵塞,即阻塞性黄疸,如胆管肿瘤、胆管结石。

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9-11,肝细胞损害指标)

AST和ALT俗称转氨酶,存在于正常的肝细胞内,血液中含量非常少。当各种原因引起了肝细胞的坏死,AST和ALT随即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AST和ALT明显升高。因此,AST和ALT是肝细胞损害的指标,常见原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挫裂伤等等。

AST/ALT的比值可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情况,可做为观察肝病发展及预后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AST/ALT比值越大肝细胞损害越严重。

5、胆碱酯酶、岩藻糖苷酶、谷氨酸脱氢酶(14,15,17)

胆碱酯酶是在肝脏中生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由于肝脏是合成这种酶的唯一器官,因此胆碱酯酶被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血清胆碱酯酶降低,提示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即肝脏受损,如肝炎、肝硬化等。

谷氨酸脱氢酶类似AST和ALT,谷氨酸脱氢酶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害,如各种肝炎、肝硬化等。

岩藻糖苷酶在诊断肝细胞癌中敏感性好,阳性率高,是AFP阳性率的三倍以上,对AFP阴性病例及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极大,是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有用指标。

小结

1、肝功能主要分为机体营养/肝脏合成指标、黄疸指标、胆道梗阻指标、肝细胞损害指标和其他五个部分

2、白蛋白降低提示营养不良、肝脏合成能力下降

3、胆红素增高提示黄疸

4、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胆道梗阻

5、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bx/10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