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及胆管炎患者的护理

考研日历:

距离考研仅剩48天

学前自测:

答案请见最底部!!

(一)病因病理   胆管结石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有密切关系;以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为主。胆管内结石来自于胆囊者,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见。1.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其病理改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胆管梗阻2)继发性感染3)肝细胞损伤4)胆源性胰腺炎2.肝内胆管结石:可局限于一叶肝内胆管,也可广泛分布于两叶,以肝左叶居多。肝内胆管结石者多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除具备肝外胆管结石的病理改变外,还可具有肝内胆管狭窄、胆管炎或肝胆管癌的病理变化。(二)临床表现   病人常伴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不适、呃逆、暖气等。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致典型的胆管炎症状:急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征。

1.腹痛: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刀割样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2.寒战、高热:于剧烈腹痛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弛张热。系梗阻胆管继发感染后,脓性胆汁和细菌逆流随肝静脉扩散所致。3.黄疸:结石堵塞胆管后,胆红素逆流入血,病人出现黄疸。由于黄疸的程度与梗阻的程度、是否继发感染及阻塞的解释是否松动有关,故临床上,黄疸多呈间歇性和波动性变化。4.单纯性肝内胆管结石:可无症状或有肝区和患侧胸背部持续性胀痛,合并感染时除有Charcot三联症外,还易并发胆源性肝脓肿;感染反复发作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等,甚至并发肝胆管癌。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降低或消失,粪中尿胆原减少。2.B超检查:可显示胆管内有结石影,近段扩张。3.其他检查:必要时可行PTC.ERCP检查,了解结石的部位、数量、大小和胆管梗阻的部位等。(四)治疗原则1.急诊手术适应证:积极消炎利胆治疗1~2天后病情仍恶化,黄疸加深,胆囊肿大,明显压痛,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出现Reynolds五联征者应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引流术。2.择期手术:适用于慢性病人。(1)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2)奥狄氏括约肌成形术(3)肝胆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4)肝叶切除(5)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五)护理措施

(1)观察并发症:1)术后胆道出血:可表现为T型管内引出鲜血、呕血或黑便。2)急性肝衰竭:可表现出精神症状、低钾血症、高热及血压下降等。(2)T形管的护理: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形引流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有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主要目的是:①引流胆汁②引流残余结石③支撑胆道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2)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3)保持清洁4)拔管: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   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   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1~2后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拔管前还要在X线下经T形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天即可拔管。5)拔管后局部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6)拔管后1周内,警惕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等情况,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再发作,以便及时处理。

答案:1.ABDE2.ABD3.C4.D

考研,你行

赞赏

人赞赏









































浙江白癜风医院
南昌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bx/4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