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82岁的范奶奶因胰腺癌造成的严重梗阻性黄疸,曾经尝试ERCP支架治疗未能成功,在我院内镜科接受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总管十二指肠造瘘术(choledochoduodenostomy),手术在胡冰教授、孙波副教授以及科室其他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仅用了30分钟就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没有腹痛、发热、呕吐等不适,腹部没有任何创口,术后第2天就开始恢复饮食,术后3天血胆红素已由μmol/L降低到μmol/L,现已顺利出院。目前内镜科已成功完成2例同类手术,检索国内文献及新闻报道,尚未见同类报道。
手术操作现场
胆胰恶性肿瘤造成的胆管梗阻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严重病症,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发热、腹胀、食欲下降等不适,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造成肝、肾功能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首先考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治疗,但有部分患者因胆管梗阻严重、肿瘤侵犯十二指肠、或胃肠改道手术(如胃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等),致使常规的内镜下胆道引流术无法实施,这些情况以往只能采用经皮穿刺肝内胆管的方法(PTCD术)将胆汁引流到体外,或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减黄治疗。对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这些方法创伤较大,胆汁流失严重,且体外引流管需要额外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差。
超声内镜下可见穿刺针经十二指肠球部穿刺入扩张的胆总管
近年来,国际上报道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肠道穿刺梗阻的胆管,并留置特制自膨式支架的新术式,可显著降低手术操作的创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胆道介入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我院内镜科及时跟踪国外的前沿科技,借鉴国外的相关器械,设计研发出一种新型双蕈式全覆膜支架(见图2),可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肠道植入胆管,同时可使胆管与胃肠壁紧密贴近,降低了胆漏、出血、腹膜炎等风险。经过这二例患者的临床体验,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反应,术后短期内肝功能明显改善。
在X线透视下可见支架成功释放
内镜下在十二指肠腔内可见双蕈式金属胆道支架,定位开放良好,胆汁引流通畅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十二指肠-肝外胆管造瘘术这一新技术及新型胆道支架的应用,拓宽了梗阻性黄疸内镜治疗的领域,此项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在内镜胆道介入治疗领域的又一新突破,显示了我院胆胰内镜技术的专业水平,已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