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专题报告审核雅二

入院资料

-一般信息:男,60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0天于.01.11入院

-体查: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上腹部轻压痛;双下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听诊少量细湿啰音。

-辅助检查:.01.08,外院,CT上腹部:肝门部稍低密度及肝内胆道扩张改变,原因待查,考虑占位性病变可能;胆囊炎。

入院诊断

1.梗阻性黄疸:壶腹周围Ca?

2.肺部感染?

3.胆

4.肾结石

入院前检查:

三大常规:血常规:WBC:6.85×/L,中性粒细胞77.1%;尿常规:尿隐血50++ERY/ul,尿胆红素+++μmol/L,尿葡萄糖1.7+mmol/L;大便常规正常。

血生化:ALT64.0u/l,AST50.1u/l,TBIL.3μmol/L,DBIL.6μmol/L,ALB29.9g/l,TBIA:.6μmol/L,ALP:.3u/l;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

肝炎全套、C12、凝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考虑右上肺结核,大部分纤维化、硬结,请结合临床

肺功能: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正常

心脏及腹部彩超:1.肝内外胆管扩张,建议进一步检查;2.胆囊肿大,胆囊炎;3.左室顺应性减退,收缩功能正常范围

肺部CT:右上肺多形性病变,考虑肺结核可能,请结合临床及进一步检查

结核全套:阴性

内镜超声:1.胆总管胰腺段占位声像改变;2.胆总管上段扩张,少量腹水

肝脏MRCP:胆总管下段管壁增厚,伴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考虑胆管Ca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

★术前诊术前断★

入院后术前治疗:

术前诊断内镜超声(EUS)在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

-入院后患者诉咳嗽咳痰,结合胸片及体查考虑肺部感染,予以雾化吸入化痰、头孢替安2gBid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予以护肝、补充白蛋白、输注维生素K等治疗

-入院后第6天复查肝功能:ALT55.3u/l,AST85.6u/l,TBIL.2μmol/L,DBIL.7μmol/L,ALB33.7g/l,TBIA:.2μmol/L;黄疸较入院时明显加深。

鉴别诊断:对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细针穿刺活检阴性的患者,需注意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后者多有IgG4升高,激素治疗有效此例患者术前有明显的无痛性黄疸(TBIL.3μmol/L),内镜超声及MRCP提示胆总管下段占位,考虑Ca,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依据,诊断明确,故切除术前未行病理学检查术前评估

术前病灶可切除性评估

-术前通过胆道引流缓解梗阻性黄疸,在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其有效性及必要性存在争议

-此例患者入院后复查TBIL.2μmol/L

术前减黄

术前减黄方法

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

第一次手术:

-于.01.19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中所见:探查见少量腹水,肝脏呈重度於胆样改变,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5cm,胆囊肿大约10*6*5cm,张力高,胰头部可扪及约4*3*2cm大小质硬肿块,体尾部质地正常。

-术中出血约ml,输注浓缩红2u

手术后治疗:

-术后予以抗感染、护肝护胃、输注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患者术后第3天解少量黑色大便,考虑消化道慢性失血,第4、5、6天予以输注浓缩红及冰冻血浆

-术后血氧饱和度:92-96%。术后第4天查床旁胸片:双肺渗出性病变,考虑感染,请结合临床;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

术中所见:

手术标本:

术后病理切片:

A.部分胰腺4.5*5*3cm,切面见3*2*1.5cm肿块,胰腺外周一处吊线(钩突系膜)。

B.中分化腺癌,多灶侵犯神经,侵犯胰腺,侵犯钩突系膜,未侵犯十二指肠及胃。

C.胰腺周围、十二指肠周围及胃周围淋巴结切片均未见癌转移(0/1,0/1,0/1)。(9组、12组淋巴结)送检组织未见癌转移。

术后胆红素变化:

手术后前12天患者血清胆红素维持在较高水平,第12天后下降趋势明显

术后白细胞变化:

术后第5天由于骨髓抑制患者白细胞明显下降,于术后第5-10天予以瑞白升白细胞治疗,第10天后白细胞上升

术后血红蛋白变化:

患者术后第3天解少量黑色大便,考虑消化道慢性失血,第4、5、6天予以输注浓缩红及冰冻血浆

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变化:

术后查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提示无明显胰漏

术后治疗:

-术后第14天复查床旁彩超示腹腔少量积液

-术后第24天复查腹部CT:肝内胆管扩张、腹腔大量积液;双肺渗出病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考虑感染可能性大。

第二次手术-DSA:

-.02.14,第一次手术后第26天,患者拔除肝下引流管,半小时后诉左下腹胀痛,查体见拔管处敷料被鲜红色血液渗湿,可见引流管口处喷射性出血,予以压迫止血后出血停止;行左下腹腹腔穿刺未见不凝血抽出,患者生命体征尚平稳。

-.02.18,第一次手术后第30天,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腹胀加重,文氏孔引流出鲜红色血性液体,腹腔穿刺出少量淡红色腹水,考虑腹腔活动性出血,请介入科会诊后予以急诊行DSA手术治疗

-患者于.02.18(第一次手术后第30天)在局麻下行腹腔动脉造影+病变血管栓塞术

-术中所见:肝固有动脉局部破裂并有假性动脉瘤形成

DSA术后治疗:

-术后患者转入ICU继续治疗,予以输浓缩红、冰冻血浆、抗感染等治疗,术后第二天转回病房继续治疗

-术后血培养回报:粪肠球菌感染,予以替考拉宁抗感染,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03.02,第二次手术后第13天,复查CT:腹腔内包裹性积液(积血)增多;左侧胸腔积液增多

-患者于.03.08(DSA术后第19天)在彩超引导下行膈下脓肿穿刺引流术,术中彩超可见腹腔大量积液,穿刺后留置引流管并固定

-.03.16(DSA术后第27天)复查腹腔彩超示左下腹积血块,为排除进一步出血可能,患者于.03.22在局麻下行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出血征象

-.03.18,DSA术后第29天,再次复查CT:腹腔内大量积液(积血),呈包裹性

DSA术后胆红素变化:

DSA术后白细胞变化:

DSA术后血红蛋白变化:

第三次手术:

-因腹腔血块经穿刺引流术后引流欠佳,拟行开放手术清除血肿

-患者于.03.25(DSA术后36天)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血肿清除术

-术中所见:腹膜明显增厚,左腹部形成包裹性积液,有假包膜形成,内充满胶东样积血块及血性液体,约1ml,清除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手术后继续予以护肝、抗感染等治疗

-术后恢复良好并于.04.11(第三次手术后第17天)顺利出院

-出院前肝功能:ALT78.0u/l,AST56.8u/l,TBIL11.2μmol/L,DBIL7.4μmol/L,ALB36.3g/l

-出院前血常规:WBC:8.33×/L,中性粒细胞78.70%,血红蛋白88g/l

知识点

作者邹恒(级住院医师)

审校肝胆外科文宇老师

编辑三星石

雅二住医

学习经验分享

疑难病例讨论

临床实践总结

医路成长体会

只要是你的原创,统统欢迎投稿至ywb

.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by/5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