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地兰
甘肃省卫生厅刘维忠厅长新浪微博声称“下乡到张掖,两位患胆结石的朋友用这个方法排出了大量结石,有照片,介绍给大家。黄帝内经说胆是平衡之官,负责十一脏的协调平衡。割了胆会降低免疫力,影响消化功能,尽量留着它。”并贴出“结石”标本照片。我看了一下,刘厅长贴出的一大堆标本照片。很多“结石”在1cm以上。胆石症不主张排石治疗,有效无效暂且不说,胆石症排石是一种危险行为,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我想这应该是医务工作者的一个共识。鉴于刘厅长的影响力,很多病患,甚至医疗同行都可能被刘厅长推荐的神奇肝膽排石法误导。 说到胆石症排石的危害,很多医务工作者可能一点就明白。鉴于科普的价值在于非医务人员人群。我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一点,详细一点。事实上,目前来说,很多普外科医生对胆石症不主张排石已经成为共识。对胆石症的治疗比我精通的同行比比皆是。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屑于科普。好吧!恶人还是由西地兰来做。 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都可以称之为胆石症
胆道系统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在开口处有奥狄氏括约肌环绕。胆汁最终排泄进入肠道,完成消化功能。并将大便染色。正常胆总管直径为0.6-0.8cm。也就是说,超过这个直径的胆结石很容易在胆总管嵌顿,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急性重症胆管炎AFC死亡率年国内报道高达30%;最新版钱礼腹部外科学认为非手术治疗死亡率高达40%以上。即便结石通过了扩张的胆总管,也很容易在胆道系统十二指肠降部的开口处因奥狄氏括约肌痉挛嵌顿。导致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是我国胰腺炎的首位发病因素。目前,国内一般重症胰腺炎死亡率约10-35%;而爆发性胰腺炎则仍高达60-70%;下图是一张肝外胆道系统的简易图,大家体会一下:
胆结石的特点
胆结石的主要成份有胆固醇、胆红素、碳酸盐以及钙、镁、铁等金属元素,其中胆固醇和胆红素为主要成份。这些化学名词挺抽象。我就说得通俗一点,这胆结石吧,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煤泥,当然了,颜色各异。结石外层相对松软,但容易粘附。时间较长的结石核心才比较坚硬。而胆石症很少单发,往往是一大串。充填在如隧道迷宫一样的胆道系统内。用胆道镜取石,就像进入隧道。我们在一次胆道镜取石手术中,大量像煤泥一样的结石充填于胆道内。主任问我是啥感觉,我说,哥啊!咱这是在挖煤啊!胆结石非常容易粘附,所以即便直径小于胆总管直径0.6-0.8cm的胆结石,也很容易粘附在一起阻塞胆道系统,导致胆管炎或者胰腺炎。
胆道系统动力学较为复杂,胆道系统动力学的调节,依靠胆管、胆囊和奥狄氏括约肌三个部分的正常运动功能。因为胆道系统的动力,甭管你吃不吃药,一些小的结石是能够自行排除经过十二指肠进入肠道的。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结石可能嵌顿导致胆管炎或者胰腺炎。所以,普外科医生见到无症状的胆石症病人,恨不得陪患方一起烧香拜佛,结石别移动就妥。当然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结石的移动,若不及时现代医学干预将出现如上所述不同的临床后果。排石?疯了么?
有网友说“淘宝上有喝苹果汁排胆结石的套餐卖,每次排很多,这样但我也觉得不妥,一个月排一次,人体怎么会这么结石”。喝下的油脂经过脂肪酶消化,形成长链脂肪酸再与果汁中的钾离子等离子结合产生的难溶于水的脂肪酸盐再包裹上部分粪便。这些脂肪酸盐,往前看是“石头”,往后看还是“石头”,左看右看还是刘厅长的大“石头”。淘宝热卖,病人吃了之后自我生产,自产自销。这事儿有人早就辟过谣。
特别说一下胆囊结石
很多人就胆囊结石是否手术这一问题向我咨询。刘维忠厅长特别指出“割了胆会降低免疫力,影响消化功能,尽量留着它”。胆囊结石一旦有临床症状,胆囊壁将有炎性改变。胆囊的浓缩和储存胆汁功能将丧失。反复发作,胆囊壁的毛糙又将促使结石进一步沉积。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反复发作无疑对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若结石嵌顿于胆囊颈,导致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甚至胆囊穿孔。择期手术变成急诊手术,手术风险将大大增加。胆囊切除后,对消化功能没有多大的影响,初期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脂肪腹泻。至于刘厅长说的“割了胆会降低免疫力”,毫无医学依据。由此可见,这个胆囊切还是不切,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