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常用保肝药。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及解毒的场所。它不仅参与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等物质的代谢,也参与药物、酒精及毒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肝脏也是各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经常侵袭的器官,异常代谢、药物和微生物等均可造成肝脏损伤。及时、有效、合理地应用保肝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对于疾病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临床中保肝药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保肝药分类1
不同疾病的首选保肝药
脂肪肝:多稀磷脂酰胆碱酒精中毒性肝病:谷胱甘肽、硫普罗宁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妊娠期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不支持单用腺苷蛋氨酸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熊去氧胆酸药物性肝病:甘草酸制剂、谷胱甘肽、双环醇2
保肝药的合理联用
同时使用的抗炎保肝药物种类一般不宜过多,通常选用1~2种抗炎保肝药物,最多一般不超过3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且通常不推荐选用主要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进行联用。用药期间注意定期随访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同抗炎保肝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更理想的抗炎保肝效果,例如抗炎类保肝药(甘草酸类制剂等)和非抗炎类保肝药(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细胞膜稳定修复剂)的联合应用。用药疗程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而定。甘草酸制剂等药物应注意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然后缓慢停药,以减少或避免病情反复。停药后仍应注意监测病情。3
保肝药的用药原则
1.对于抗炎保肝药应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选用,以提高疗效。2.不宜同时应用过多特别是同类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及药物间相互作用。3.大多数药物以口服给入,但部分药物仅有针剂,部分药物则兼而有之,其中部分药物如甘草酸药类两种途径作用有一定差异,故肝衰竭时多以静脉给药为主,对肝炎突发患者常见静脉滴注后改用口服的序贯疗法。4.用药期间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必要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5.部分药物有一定不良反应,如硫普罗宁可致发热、皮疹等,用于肝衰竭时尤应谨慎并注意鉴别,以免误判误诊。4
保肝药的使用疗程
一般认为,已取得疗效者,应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然后缓慢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尤其是应用甘草酸类药物时。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抗炎保肝药物使用4~12周后根据肝功能监测结果酌情调整用法、剂量及疗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4(2):-.
贺晶,杨慧霞,段涛,etal.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31(10):-.
服用降尿酸药非布司他,有必要同时服用保肝、保肾药吗?关于痛风治疗,有许多误区在误导患者。今天有一个外地的痛风患者男性,31岁,高尿酸血症8年,平时尿酸多,多次痛风发作。4个月前痛风发作频繁,大量服用止痛药“布洛芬”并联合秋水仙碱治疗。2个月前痛风缓解后开始服用日本的帝人痛风(非布司他)治疗,药量从开始的每天10mg,到20mg,刚加量到40mg,血尿酸降到了,但血肌酐略有升高,见图。他听人介绍说,非布司他伤肝、伤肾,所以自从服用非布司他后,同时服用了“保肝药”和六味地黄丸。降尿酸药伤肝、伤肾,也是一个流行很广的谣言。许多患者宁可忍受一次次的痛风发作而不敢服用降尿酸药,就是担心降尿酸药伤肝、伤肾。首先,药物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与药物伤肝、伤肾是两个概念。这好比走这条路与毁这条路是两回事一样。你每天吃的肉食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那肉食伤肝、伤肾吗?以最常见而且被误会最深的二甲双胍为例,二甲双胍全部经过肾脏排泄,但是,二甲双胍不伤肾。只不过,肾功能减退后影响二甲双胍的排泄,导致二甲双胍在体内蓄积,如果遇到严重感染等情况,则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这下明白了吧。不是二甲双胍伤肾,而是肾损害后影响二甲双胍的排泄。常用的降尿酸药别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就是如此。1、别嘌醇:别嘌醇的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患者,别嘌醇排泄障碍,容易在体内蓄积,增加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2、非布司他:非布司他经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一半经过肾脏排泄,一半经过肠道排出体外。但服用非布司他后,有转氨酶升高的现象。据报道,非布司他每天80mg,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4.6%,与别嘌醇导致肝酶升高的比例相当。一般来说,如果转氨酶升高没有超过基线值的3倍(不超过U)则没有临床意义。如果超过3倍,则减量或停药或换药。3、苯溴马隆:苯溴马隆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94%经过肠道排出体外,6%经过肾脏排出体外。三个降尿酸药都不伤肾,常规剂量使用对肝脏也是安全的。但是,肝肾功能下降后,会影响三者的代谢或者排泄,使用剂量应严格掌握。服用这三种药,都没有必要常规同时服用保肝药、保肾药。在电话问诊中,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欣慰的说:上个月,终于把尿酸从身体内“逼”出来了。上个月他开始出现手指和脚趾的痛风石,他的意思是,这是尿酸被“逼”出来了,病情开始好转了。我告诉他:出现痛风石,不是痛风好转的意思,而恰恰相反,是痛风在逐渐加重,血肌酐升高也是病情加重、损害肾脏的标志。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他服用非布司他后,转氨酶并没有升高,预防使用保肝药是没有道理的。而且用六味地黄丸保肾也是没有依据的。他的血肌酐升高,别看是出现在非布司他治疗后,但可能与非布司他无关。血肌酐升高的原因,除了长期高尿酸导致的肾损害之外,前一段时间大量使用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最常见的肾损害药物。及时控制尿酸达标,尽量减少止痛药的使用,避免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是最好的保肾措施。他反复发作痛风,所以应将血尿酸控制在μmol/L以下,就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痛风发作,避免进一步肾损害,也避免再使用止痛药。早期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并不复杂。是许多误区,导致病情加重,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该用的药不用,不该用的药乱用,是常见的误区。保肝护肝:这5大类保肝药需要掌握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或)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的作用,但各种药物之间有什么异同,如何正确的使用保肝药物呢?本文将带您回顾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1.甘草酸类抗炎护肝药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免疫抑制功能的不良反应,具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
(1)甘草酸二铵
口服给药,一次mg,每日3次;静脉滴注,一次mg,每日1次,10%葡萄糖溶液mL稀释。
(2)异甘草酸镁
静脉滴注,一次0.1~0.2g,一日1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水钠潴留,继而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低血钾、过敏、胃肠道反应。
2.抗氧化类药物抗脂质过氧化,抗纤维化,清除自由基,维持细胞膜稳定,促进肝细胞再生。
(1)水飞蓟宾
口服给药,一次70~mg,一日3次。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首选。
(2)联苯双酯
口服给药,一次7.5~15mg,一日3次,连服3个月,合用肌苷,可减少联苯双酯的降酶反跳现象。
(3)双环醇
口服给药,一次25~50mg,一日3次,最少服用6个月,应逐渐减量,不宜骤然停药,以免ALT出现反跳。
注意:联苯双酯和双环醇降酶作用迅速,可快速降低ALT、AST,尤其是ALT,但有研究认为这两种药物仅有降酶作用,无保肝作用;
3.缓解胆汁淤积的药物(1)熊去氧胆酸
可保护受损的胆管细胞,刺激胆汁分泌,激活疏水性胆汁酸的解毒作用,抑制肝细胞凋亡。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胆汁性胆管炎有效,一般剂量为10~15mg/kg/d。严重肝功能不全、胆道完全梗阻禁用,用于胆汁淤积的治疗。
(2)腺苷蛋氨酸
可通过转甲基作用,增加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增加膜流动性,促进胆汁排泄,对于胆汁代谢障碍及淤胆型肝损伤有效。
临床推荐0.5~1g/d,肌肉或静脉注射,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片剂一日1~2g维持治疗。注意不可与碱性液体、含钙离子的溶液及高渗溶液配伍。用于妊娠期肝病,胆汁淤积首选。
4.保肝解毒药保护肝脏线粒体结构,促进肝细胞再生,清除自由基。用于酒精中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病。
(1)还原型谷胱甘肽
口服给药,一次50~mg,一日1~3次;静脉滴注,1.2~1.8g,一日1次。还原型谷胱甘肽不宜与磺胺类、四环素类合用,与维生素B12、甲萘醌、泛酸钙、乳清酸及抗组胺制剂存在配伍禁忌。
(2)硫普罗宁
口服给药,肝病患者一次~mg,一日3次,12周为一个疗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一次~mg,一日3次;静脉滴注,一次mg,一日1次,使用前每mg需先用专用溶剂5%碳酸氢钠(PH8.5)溶液2mL溶解,再稀释至常规浓度。
硫普罗宁禁用于重症肝炎并伴有高度黄疸、顽固性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肝病患者;有哮喘病史的患者慎用;出现胃肠道反应、蛋白尿时应减量或停药;出现疲劳感和肢体麻木应停药;用药过量造成短时间内可引起血压下降、呼吸加快时,应立即停药。
5.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降低脂肪浸润,协调磷脂和细胞膜的功能,脂肪肝,酒精肝首选。
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给药,初始剂量一次0.6g,每日3次,后可改为维持剂量一次0.3g,每日3次;静脉滴注,0.25g~1g,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
大家都在看
3分钟看懂肝功能指标
你身边的哪些药物最伤肝?
肝病专家告诉你:酒喝多少就多了
大盘点!史上最全保肝药物使用攻略
乙肝五项的常见错误解读及常见结果解读
给人类的一封信:我最怕5毒3敌!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