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教授丨老年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老年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吕红

医院

由医院钱家鸣教授牵头,协和IBD团队专家授课的“炎症性肠病(IBD)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系列课程已经精彩开课。

这一系列课程将给大家介绍炎症性肠病的规范化诊疗。其中吕红教授给大家讲解了“老年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请看“情报官”的听课笔记

一、定义

老年炎症性肠病(IBD)的定义:年龄大于60岁的IBD患者即为老年IBD。

老年IBD患者占总IBD患者人群的25%-35%,其中15%患者是在60岁后确诊,还有超过20%的患者确诊后年龄增加进入老年。

二、发病率和患病率

老年IBD发病率

老年IBD患病率

尚无明确老年IBD患者患病率的具体数据。

老年患者由于合并症所致的死亡率升高,患病率较年轻患者轻度下降。

三、危险因素

1.家族史

研究显示,CD和UC家族史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UC患者:有相关家族史比例:3%(>60岁)vs13%(起病≤16岁)

CD患者:有相关家族史比例:7%(>60岁)vs16%(起病≤16岁)

NOD2/CARD基因和IBD发病相关。研究发现,早期患病的CD多见此基因突变,老年人少见。

2.肥胖

研究显示,老年CD患者肥胖比例为11/34(32%),UC患者肥胖比例为10/64(16%)

三、临床表现

1.老年IBD患者表现不典型

UC:老年患者与年轻人相似

CD:直肠出血更常见,腹痛、发热、体重下降少见

2.疾病表现

老年UC:左半结肠型为主,广泛型和直肠型比例下降

老年CD:结肠受累比回肠受累多见

3.临床特点

医院对UC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老年UC和中青年UC患者临床特点异同。

将发病年龄≥60岁分为老年组,发病年龄<60岁为中青年组。

一般情况:老年组男性比例较高,遗传因素影响小。

临床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结果发现,老年组轻度UC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5)。在临床类型方面,两组均以慢性复发型多见(P>0.05)。

肠外表现: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出现4例(16%),包括口腔溃疡、胆囊结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中青年组有54例(21.5%),包括口腔溃疡、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节性红斑、虹膜炎等。

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发生3例(12%),包括肠梗阻、肠穿孔。中青年组出现13例(5.2%),包括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消化道出血等

内镜表现:无统计学差异,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血管纹理消失等。

病理表现:无统计学差异,有急慢性炎、隐窝脓肿、不典型增生、炎性渗出和嗜酸细胞浸润等表现。

四、鉴别诊断

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需要相鉴别的疾病谱与中青年不同,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恶性疾病

感染性肠炎

缺血性肠炎

显微镜下结肠炎

憩室相关区域性结肠炎

NSAIDs相关性肠炎

采集病史、内镜检查、活检病理对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1.与缺血性肠炎的鉴别

医院开展了一项缺血性结肠炎与老年UC患者诊治的回顾性分析。纳入了年9月至年6医院诊治的缺血性结肠炎和老年UC患者。

缺血性结肠炎组纳入了48例患者,男女比1.18:1,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65.01±10.20)岁。

老年UC组(≥60岁)共纳入43例患者,男女比1.39:1,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7.67±5.51)岁。

研究发现,两组间性别组成、年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病程与基础疾病:缺血性结肠炎组(IC)病程较短,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较多。

临床表现:IC组腹痛、单纯血便较多见,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较少见(P<0.05)

并发症:IC组肠外表现发生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肠坏死、感染性休克。

病变范围:IC组以降结肠、乙状结肠受累为主;老年UC组广泛结肠受累为。医院医院,接收的UC患者病情多较为严重,因此这个数据可能存在偏差。

内镜表现:IC组病变与正常肠粘膜之间界限清楚;

老年UC组病变多起源于直肠,呈连续倒灌性;老年UC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自发出血、血管纹理紊乱消失、假息肉的发生率较IC组高。

病理表现:IC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微小血管闭塞、血管内血栓形成,但阳性率较低;UC较多见的病理表现为隐窝脓肿。

2.老年IBD患者感染相关并发症

严重感染发生率增加,特别是使用口服激素的老年患者;

难辨梭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泌尿系感染风险增加,导致菌血症和死亡率增加;

结核感染:随年龄和TNFα单抗应用而升高;

50岁以上的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将会增加机会性感染的风险;

医院的研究发现,老年UC患者中,出现机会感染的患者,广泛型结肠炎比例高于对照组(78.6%vs44.8%,P=0.04)。

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器官衰竭率及死亡率也较高。

3.老年IBD与肿瘤

结直肠癌

老年IBD患者结直肠癌的风险并不明显增加

但老年患者应在确诊IBD后即开始启动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应权衡疾病严重度、合并症和预期寿命

对于有肿瘤病史的患者

肿瘤治疗结束2年后再考虑开始免疫抑制剂治疗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和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免疫抑制剂的禁忌症

有研究认为MTX更适合肿瘤史患者。一项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抑制剂不增加癌发生率

淋巴瘤

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淋巴瘤风险增高

IBD患者中接受硫唑嘌呤治疗,淋巴瘤发生率增高4倍。另一项研究发现:年龄增加和病程长是淋巴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五、药物治疗

总体上,老年IBD患者和年轻IBD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反应相似。但事实上,实际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大差异性:

老年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自我协调性下降,影响局部直肠用药

老年患者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比例增加

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比例较少

老年人的合并用药较多,而依从性较差,同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情况增加,出现毒副作用也更多

预期寿命影响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应用

老年人更多考虑生活质量,对于长期用药副作用的担心较少

1.药物有效性

老年IBD患者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其中氨基水杨酸、激素、硫嘌呤药物有效性相似,但老年患者应用硫唑嘌呤的获益值得商榷,MTX在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中效果相似。

抗TNF-α有效性相对降低。有研究显示,在≥65岁患者中,抗-TNF抗体在第10周时疗效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老年IBD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比例更高。

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谨慎使用抗TNF-α生物制剂。

2.药物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

延长激素使用时间将明显增加严重副作用(SAE)风险。老年患者应用激素时间往往较长,从而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

一项研究发现:年龄、糖皮质激素、麻醉药物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硫嘌呤类药物

老年IBD患者中应用硫嘌呤类药物,会增加淋巴瘤、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感染风险。

有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是淋巴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超过50%的淋巴瘤患者确诊年龄大于60岁。

甲氨蝶呤(MTX)

目前尚无明确安全性数据,应用时需谨慎。尤其警惕MTX的胃肠道和骨髓毒性。MTX与NSAIDs合用会增加肾毒性。

环孢素

老年人需要严密监测,最好避免使用。合并症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患者需充分告知风险。

抗TNF-α生物制剂

老年患者应用TNF-α单抗严重感染的机率增加。

老年患者开始应用抗-TNF药物前,应筛查心血管疾病,心衰恶化是老年患者应用抗-TNF生物制剂死亡率增加的原因。

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联合用药

老年IBD患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研究数据有限。

免疫抑制剂与生物制剂联合治疗,将会增加机会性感染风险、停药风险增高2倍,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增加。

3.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合并用药较多,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增加:

抗癫痫药会加快激素清除代谢

5-ASA加强抗凝药的作用

激素改变抗凝药的作用

硫唑嘌呤使华法林作用下降

同时使用硫唑嘌呤和别嘌呤醇将增加骨髓毒性

血栓相关并发症和抗凝治疗

老年IBD患者血栓并发症风险增高

无明确证据表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IBD复发风险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继续服用阿司匹林

六、手术治疗

手术也是老年IBD患者治疗的一部分。

老年IBD患者和年轻患者手术指征相同,年龄不是手术的预测因素。

老年UC患者中,IPAA手术原则与年轻患者一致。但存在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是否行IPAA手术需讨论后决定。

在对老年IBD患者手术之前,应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并发症,术后功能性影响和CD的术后复发情况。

1.手术必要性

UC:老年患者总体手术率并不增加。严重UC的老年患者会早期建议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CD:老年起病CD患者手术需求有所减低

2.手术并发症

年龄是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研究未发现接受全结肠切除+造口术IPP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天死亡率存在差异。

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在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贮袋感染、储袋功能丧失等并发症方面未发现差异。

有报道长期并发症,如贮袋炎、吻合口狭窄、贮袋功能恶化等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增加

3.术后生理功能恢复

如果患者术前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IPPA术后恢复良好。

但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机率增加,老年患者更多接受全结肠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老年患者自我管理造口有困难

4.术后复发

有研究表明,老年CD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是年轻患者的5倍;也有研究表明,老年CD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低于年轻患者,但复发时间更早。

老年患者预后稍好,部分归因于小肠受累和穿通型少有关。

(本文内容基于学术会议个人听课笔记,不代表讲课专家观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

本周精彩内容回顾(点击回看↓)

已经开始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可不可以停用5-氨基水杨酸?

微期刊丨狭窄型克罗恩病的手术治疗

病例学习丨克罗恩病患者不寻常的皮疹

确诊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哪些依据?

炎症性肠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

李骥教授丨克罗恩病规范化治疗详解

沈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yf/10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