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受损害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达到改善肝脏病理、改善肝脏功能的目的的药物,即通常所说的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药物。
不少肝病患者,不论病情轻重,总喜欢吃点保肝药,认为保肝药是保护肝脏的,多服、常服不会有害处。目前,保肝药种类繁多、用法不一,滥用保肝药不仅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同时一些保肝药长期在体内蓄积,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滥用保肝药物还会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进而干扰肝病的治疗和用药。
一、应用原则
1.正确认识保肝药物作用机制和特性,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和位点,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2.避免同类药物重复给药,每次用药选用1-2种,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3.去因治疗:任何保肝药治疗必须与病因治疗配合使用,药物治疗仅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起辅助治疗作用。保肝为治标,去因为治本。
二、常用保肝药物
三、保肝药用药建议
1、胆囊良性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在未继发肝功损害或有化脓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行胆道探查、胆管引流、胆囊切除等手术术后不应常规使用保肝药。肝外胆道梗阻继发肝损的,在梗阻解除后可酌情应用利胆类药物。
2、对于转氨酶升高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无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患者无症状,Alb、PT和Bil水平正常,影像学检查也未提示可能存在肝损伤,应排除实验室误差,或排除引起转氨酶升高的肝外因素,这类患者原则上可暂时随访观察;若通过重复检查证实转氨酶确实升高的患者,或合并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可予以口服保肝药。
3、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转氨酶明显..升高或肝组织学明显炎症坏死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类的保肝药物;对有长期饮酒史,或合并
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可选用促脂肪代谢类保肝药。
4、恶性肿瘤或血液性疾病化疗的高危人群;如高龄、幼儿患者,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和肝功能损害者,存在肝脏基础疾病者,器官移植者,合用其他肝毒性药物者可使用保肝药预防化疗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对于已经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急性期可使用1~2种保肝药治疗。在药物品种的选用上,原则上应首先考虑解毒、抗炎、抗氧化和利胆类保肝药。对于疗效不佳者主张及时更换或联用保肝药种类。
5、对于无进食障碍的患者:肝功指标好转后应及时更换口服剂型保肝药,调整药物剂量。即使说明书中有“大剂量、长期使用亦很少有不良反应”的描述(如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也不应长期使用药物极量进行治疗,以免加重患者的代谢和经济负担。
6、正确认识保肝药的作用机理和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期、病情选药。需要使用保肝药的,除病情危重者,原则上应针对性地选用一种..保肝药;需联合用药时,应选用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的品种,避免使用同类药物,也不主张同时使用3联以上的护肝药物。绝不允许在使用某个药物注射剂型的同时,给予该药物的口服剂型。
7、降酶类保肝药不作为首选药物,也不建议单独使用于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
8、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用于脂肪性肝病或伴血脂代谢异常的肝病患者通常有较好疗效,其他情况的肝病应作为次选方案。
9、门冬氨酸鸟氨酸:可降低肝性脑病患者空腹血氨、餐后血氨水平,并改善精神状态分级,目前仅作为治疗因急、慢性肝病所致的高血氨症及肝性脑病。除此之外的使用情况属于无指征用药。
更多知识讲堂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