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疾病简介
胆囊癌,是原发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一种恶性肿瘤。从它的发生上来讲,它来源于胆囊的上皮。
胆囊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肝脏分泌胆汁,经过胆管而进入胆囊。正常人每天分泌的胆汁是ml左右,胆囊的储存量是60~80ml,所以胆囊先浓缩胆汁,进而储存起来,满足人体日常需要。
胆囊还有分泌功能,在人体饮食以后,它分泌胆汁,把胆汁排出胆道,进入肠道,促进食物消化。
胆囊形状像一个葫芦,人们把它分为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胆囊癌的发病在底部、颈部多见,体部发生率低一些。胆囊癌好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3。它常常波及周围的肝脏和其他组织。以浸润性或者硬化性的腺癌比较多见。
基本知识
传染方式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高危人群
有些人因为有结石、息肉,而对胆囊癌忧心忡忡;也有明显是高危人群的,却错过检查筛查。那么,哪些人是胆囊癌的高危人群呢?
应该结合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和病因,来确定胆囊癌的高危人群。
慢性胆囊炎,尤其是合并大的胆囊结石(大于3cm),这样的患者虽然症状并不严重,可能餐后仅仅有右上腹的不适。随着病情发展,有可能出现胆囊癌。
有些人有胆囊息肉,息肉直径比较大(大于1cm),或者息肉基底比较宽,超声检查显示息肉有血流,也属于胆囊癌高危因素。
有些人合并有胰胆管合流异常等情况,也需要引起重视。
40岁以上女性,体型偏胖,多产(多次妊娠),属于相对高发的人群。
对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体检,密切复查。
遗传情况
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具有疾病的易感性。家族中有胆囊癌患者的人,比家族中没有患者的人发病率高。胆囊癌可以分为五期。
Ⅰ期:病变仅仅侵犯黏膜层。
Ⅱ期:侵犯肌层。Ⅲ期:侵犯胆囊壁全层。Ⅳ期:在侵犯胆囊壁全层的基础上,还有附近淋巴结的转移。Ⅴ期:直接侵犯肝脏,或者转移到其他脏器。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
内科-消化内科
预后影响
胆囊癌的预后较差,与分期密切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有两点,第一是否早期发现;第二看是否接受了很好的治疗。因为胆囊癌早期常常没有症状,很多人在出现了黄疸以后才去诊治,大多已经是胆囊癌的晚期,治疗效果比较差。因此,对于胆囊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到定期体检,及时处理胆囊疾病,提前发现,及早预防。
另外,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手术切除完全,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30%左右。
病因
胆囊癌的具体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确切。目前已知,它的发生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并且常常与胆囊良性疾病同时存在。
大部分的胆囊癌患者,都有胆石症,因此一般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当胆囊结石大于3cm,这样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要比其他人群高出10倍。
其他常见的危险因素还有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先天性胆道囊肿及硬化性胆管炎、沙门菌属感染等。还有一部分人群,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如果有胆囊癌家族史,家里有其他人患有胆囊癌,自己又有胆结石,应该高度重视。
预防
胆囊癌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禁食辛辣、厚腻、煎炸炙烤及腌制类食品,戒烟限酒。多休息,多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二级预防:定期查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患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定期检查,必要时给予相应治疗。建议大于3cm的胆囊结石,结石手术治疗,避免后期发生恶变。
有胆囊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应该提高警惕。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女性,要定期去做B超体检,发现有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的,更应追踪检查,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进行治疗。
三级预防:确诊后,医院医生,对症支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复发和转移,预防并发症。尽量延长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
总体症状
胆囊癌的早期,常常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早期并没有疼痛、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可能有一些早期胆囊结石的症状出现,表现为右上腹反复隐痛。
晚期常见症状包括:
1.右上腹胀痛最常见,感觉多为钝痛,吃的东西含有过多脂肪的时候,这种疼痛感往往加重,有时还伴一阵一阵的剧痛,有时候还牵扯到右肩部疼痛。这是因为胆囊癌,压迫了肝脏,引起肝脏包膜膨胀性的胀痛。
右上腹不适、无痛性黄疸,是胆道系统及其周围来源恶性肿瘤的主要症状。
2.黄疸,皮肤和白眼珠发黄
主要是胆囊癌向胆总管方向发展,导致胆总管的梗阻,出现梗阻性黄疸。
3.其他症状绝大多数人还可以出现消化不良,比如厌油腻、进食减少、消瘦。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皮肤瘙痒。到了晚期,还可以出现恶性肿瘤常见的症状,包括消瘦、食欲不好、顽固性疼痛等全身症状。
营养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油腻的食物。
1.术后24小时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排气,拔除胃管后,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普食。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3.能进食者,可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肝功能较好者,给予高蛋白饮食。若患者不能进食或者进食量过少,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医院
01中医院中医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7号,始建于年,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于一医院,医院。
02医院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单位,建院于年3月1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医院。
0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广东省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B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