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医话全国名老中医金实教授治疗AMA阴

北京酒渣鼻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310/8733706.html

全国名老中医金实教授治疗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医案一则

作者简介

张祥毓,南京中医药大学级中医内科学风湿免疫方向在读研究生,师从金实教授、何晓瑾教授,参与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获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案大赛二等奖,-年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基本情况

患者:吴某年龄:67岁性别:女

初诊时间:年5月8日

主诉:肝功能异常10余年

病史:近10余年肝功能异常,曾服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效果欠佳,刻下:易于疲劳,胃纳不馨,口干微苦,矢气多,腹不胀不痛,大便5-6次/日,偏稀不成形,余(-)。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乙肝”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05-06查肝功能:谷氨酰转肽酶(γ-GT):U/L,碱性磷酸酶(ALP):U/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未见异常;血沉(ESR):27.85mm/h;抗核孔膜蛋白抗体(gp)(+),抗着丝点B抗体(+);抗核抗体(ANA)1:;肝胆胰脾彩超: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内胆管结石?钙化灶?胆囊壁毛糙。AMA、AMA-M2、血常规、免疫八项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治疗

中医诊断:虚劳(肝脾失调,湿热瘀滞,胆络失和)

西医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治法:疏肝运脾,清利湿热,利胆和络

处方:金实教授经验方利胆和络方加减,具体用药如下:

赤芍20g,姜黄10g,郁金12g,枳壳10g,金钱草30g,炒黄芩15g,鸡内金12g,茵陈15g,蒲公英30g,黄连6g,炒白术10g,芡实30g,车前草30g,乌药10g,木香10g,生甘草5g。*28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0.25g3/日口服。

二诊:6月12日二诊:药后症情缓解,疲劳、胃纳不香、口干苦、矢气多均较前改善,腹不痛,大便4-5次/日,时干时稀,余(-)。舌红苔薄黄微腻,脉细数。

06-08查肝功能:γ-GT:U/L,ALP:U/L;血沉:29.2mm/h。

处方:05-08方去赤芍、枳壳、乌药,加垂盆草30g,陈皮6g。*28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0.25g3/日口服。

三诊:7月17日三诊:经治疗肝功能明显改善,大便2-3次/日,有时不成形,稍感口干,其余诸症已不明显,余(-)。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07-09查肝功能:γ-GT:U/L,ALP:U/L;血沉:16.7mm/h。

处方:06-12方陈皮改8g。*28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0.25g3/日口服。

后间断用药至今,症状均得改善,肝功能逐渐好转,γ-GT稳定在70U/L左右,余指标恢复正常,并无反复。

按语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进行性、非化脓性以及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病程可长达几年至数十年。PBC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其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血清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常用于本病的诊断,尤其是AMA-M2亚型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随着对PBC认识的不断深入与肝穿刺病理活检的应用,人们发现一些肝穿刺诊断为PBC的患者AMA-M2为阴性,为了完善对该病的诊断,年欧洲肝病学会在对PBC的诊治指南中提到,对于抗核体蛋白抗体(抗-sp)、抗核孔膜蛋白抗体(抗-gp)阳性的胆汁淤积患者可诊断为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这一认识也载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版《内科学》中。本案患者即属于此类较为罕见的PBC病例。

结合PBC的发病特点,金老认为,该病患者多存在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耗伤正气,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尤其是中年女性,“人年四十,阴气自半”,机体阴阳失衡,肝肾精血暗耗,在此基础上,外感湿热之邪、内伤劳倦、情志不遂或饮食不当终致疾病发生。对于本案而言,患者吴某年逾六旬,天癸枯竭,肝肾亏虚,脏腑气血失调,又因调养顾护失当,湿热之邪乘机内侵肝胆,郁滞肝胆络脉,则肝失疏泄,胆络失和,胆汁运行不畅,故见胆酶持续异常不降;肝气阻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久而化热,湿阻气滞,故见胃纳不馨、口干苦、矢气多、大便频多不成形等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失职,不能濡养四末则见乏力;气能行血,气虚或气滞,均可致血行减慢,瘀而不畅,遂瘀血渐生而内结,进一步加重胆络淤积的症状。再结合其舌脉,本案辨证总属肝脾失调,湿热瘀滞,胆络失和证。治当以利胆和络为先,兼以疏肝运脾,清利湿热。

从络论治是金老在诊治风湿免疫疾病方面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PBC以肝内小胆管损害为主,诸多乱象皆因胆络为患,故以利胆和络为治疗大法。金老以经验方利胆和络方加减治疗,方中赤芍、姜黄、郁金三药化瘀和络,金钱草、黄芩清利湿热、清泻肝胆,枳壳疏肝行气、疏通胆络,再兼以木香、乌药运行气机,白术、鸡内金、甘草补脾益气。诸药合用,“疏、清、化、运、补”五法并施,共奏祛邪复正,流气和络之功。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该患者曾服用UDCA治疗,但效果不显,后配合金老中药而显效,说明中药复方能有效控制该病,相关疗效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KirstenBoonstra,UlrichBeuers,CyrielY.Ponsioen.Epidemiologyof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andprimarybiliarycirrhosis:Asystematicreview.,56(5):-.

王立峰,李元元,金磊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流行病学与自然史变迁[J].临床肝胆病杂志,,31(02):-.

徐刚,陆伦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表观遗传诱导的分泌障碍[J].肝脏,,24(03):-.

PhilipM.Probert,AlistairC.Leitch,MichaelP.Dunn,etal.Identificationofaxenobioticasapotentialenvironmentaltriggerin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

韩英,陈瑜.欧洲肝脏病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治指南解读[J].中华肝脏病杂志,,25(1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症状虽与病毒性肝炎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发病特点却大相径庭,病毒性肝炎以外感湿热毒邪为主因,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却以“虚”贯彻始末,先天肝肾亏虚,后天脾虚失健,两虚相合,因虚致实而发病,故用药时应注意顾护脾胃,补益肝肾,以期治病求本。何晓瑾教授在传承我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诸多风湿免疫病有其独到的见解。如在本案中我的经验方---利胆和络方的基础上创制了健脾调肝通络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进一步凸显了健脾补虚在治疗本病时的重要性,临床上应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酶居高不下者多获良效,我们团队正在开展有关中药复方干预该病的疗效的机制研究,欢迎志同道合者参与合作。

(以上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yf/1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