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胆囊结石需要手术,不少患者顾虑重重,比如:能不能够保留胆囊只取石?“听说摘除胆囊以后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了。”“手术后会不会很疼?”“会不会留下难看的疤痕?”……
本期李翔博士就和您谈谈关于胆囊手术的那些事。
正确认识胆囊胆囊长5-8cm,宽3-5cm,容积40-60ml,胆囊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空腹时大一些,进食后由于在其中储存的胆汁排出,体积会变得小一些。胆囊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浓缩、储存和排出胆汁。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胆汁是胆囊分泌的,其实胆汁主要是肝脏分泌的,胆汁由肝脏分泌后,起初是比较稀薄的,经过胆囊的浓缩,成为比较浓稠的胆汁,在这里,胆囊主要起到了一个储存浓缩胆汁的作用。进食后,胆囊收缩,将浓缩后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在这里,胆囊主要起到一个排出胆汁的作用。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胆囊的功能非常大吗?不是。胆囊只是一个浓缩、储存和排出胆汁的器官,并不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而胆汁作为一种消化液,却是直接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的。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分泌仍然是正常的,所不同的是胆汁的排出过程发生了变化。在有胆囊的情况下,胆汁的分泌是持续的,而排入肠道是间断的,仅在进食的时候排入肠道。在切除胆囊的情况下,胆汁的分泌仍然是持续的,但排入肠道也是持续的,变得不受进食的影响了。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可稍有代偿性扩大,管壁增厚,粘膜腺体肥厚增多,从而使肝胆汁在通过胆管系统时可得到一定的浓缩,这也部分代偿了胆囊的功能。总之,胆囊有一定的功能,但胆囊的功能是有限的,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大的了不得,它是一个生命的非必需器官,胆囊不同于心脏和肝脏,人切除心脏或切除肝脏是无法生存的,切除胆囊,人完全可以生活的很好,对人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
保胆取石还是完全摘除?一般来说,除非胆囊功能正常,导致胆囊结石的病因被去除,胆囊内只有很少、体积不大、独立的石头,容易被取干净,可以考虑保胆取石。
然而,患有胆囊结石的病人,胆囊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即便通过手术保留了胆囊而取出了结石,在手术后结石复发率很高,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情况。因此,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观察和随诊。一旦出现症状和并发症,还是切除胆囊较为彻底治疗。
对于胆囊疾病,如果医生认为应该切除胆囊,病人大可不必有恐惧感,因为去除的是病变的、功能很差的甚至没有功能的胆囊,这种胆囊留在体内不但不会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还会给身体制造麻烦。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结石直径≥3厘米;伴有胆囊息肉>1厘米;胆囊壁增厚;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年龄在60岁以上的胆结石病人,在今后大多会发生胆囊炎,到时难免要手术治疗,加上老年人本身慢性病较多,到时再进行手术,风险及治疗费用等均增加很多,因而60岁以上的人群,如患胆结石的话,最好是尽早摘除整个胆囊,以绝后患。
●对于像泥沙样的小结石,可脱落进入胆总管,可诱发阻塞性黄疸,严重者可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导致高热、昏迷、休克等严重病情,则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其死亡风险大大增加。这种泥沙样石头若采取“保胆取石”,往往取不干净,因而也建议把整个胆囊摘除。
●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准备怀孕的女性以及因需要长医院的胆结石患者,应该尽早处理胆结石。据了解,目前90%以上的胆囊切除都采取微创方法——腹腔镜切除胆囊。在腹部打三个孔,大约会在身体上留下2厘米的伤口。
医院普外科量身定制为患者微创治疗胆囊结石目前我科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差异,可分别开展小切口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这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住院时间短,能一次取净胆囊内结石,解除患者临床症状且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为广大胆囊结石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满足了患者的心理要求及治疗愿望。
保胆适应症尚无统一标准,目前较为认可的适应症如下:(1)胆囊炎症较轻,无急性炎症发作;(2)胆囊结石≤3枚,直径2mm;(3)胆囊管通畅,无畸形;(4)胆囊壁厚3mm;(5)胆囊无萎缩;(6)胆囊功能较好且收缩率30%;(7)胆囊无癌变;(8)无胆囊息肉;(9)无上腹部手术史;(10)患者有强烈保胆意愿,愿意承担结石复发风险,无严重内科心肺疾病,无严重肝功能损害及凝血功能异常。
图:李翔博士团队为患者实施微创手术
李翔博士提示医院普外科在胆囊疾病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及高超的技术,采用腔镜下胆囊手术技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及手术方案。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达到手术后疤痕的美观的效果。术后康复良好,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了解更多胆囊类疾病微创治疗及加速康复资讯,请与我们联系。
资料来源:互联网编辑:李翔博士
李翔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