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本月家长课堂于4月21日下午2点30医院东区普外科示教室如期进行。
主讲:普外科张现伟主任
参加者:赵莹莹护士和患儿家属30人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普通外科副主任。医院医院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创伤与修复委员会委员。年被郑州市政府授予学术技术带头人。医院博士专家。年博医院,一直从事小儿外科工作。擅长小儿急腹症及普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及小儿腹腔镜技术。对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及瘘、鳃源性囊肿及瘘、卵黄管发育畸形、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等消化道畸形和畸胎瘤及实体肿瘤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SCI、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十几篇。主持省卫生厅、医院集团及河南省科技厅等课题多项。
这次的家长课堂是由普外科张现伟主任主讲,特殊之处在于针对胆道闭锁患儿家长开设的专题讲堂,张主任首先非常全面的把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患儿家长做了介绍。张主任说,胆道闭锁是新生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为发生于生后3个月内的部分及全部肝外胆道完全纤维化梗阻,需要外科处理的严重梗阻性黄疸疾病。本病并非少见,占新生儿长期阻塞性黄疸的半数,其发病率约为1∶~1∶个存活出生婴儿,男女之比为1∶2。病因目前不清。大体分为两种类型①“可吻合型”(占5%左右),即胆总管闭锁;②“不可吻合型”(占95%左右),即肝管闭锁和肝门部闭锁。典型症状全身皮肤粘膜中重度黄染,白陶土样大便,深茶色小便,肝脏大而韧或硬。治疗手术为唯一选择。①“可吻合型”通过胆肠吻合术即可恢复胆汁引流,效果良好。②生后3个月内“不可吻合型”患儿首选Kasai手术(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若失败再考虑肝移植。③生后超过3个月以上且有肝硬化的患儿则首先考虑肝移植。因超过3个月以上进行性肝硬化已不可逆,故患儿应在出生后60天左右完成手术。如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及其它梗阻性黄疸疾病无法鉴别,也可在生后6~8周内行剖腹探查术。未正规手术治疗的患儿可因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多数在2岁以内死亡。影响Kasai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手术时肝门部纤维块毛细胆管数量及肝内胆管的发育情况。术后并发症①胆管炎:因反流和肝内胆管发育异常。特点是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甚至超过术前,为Kasai术后最常见和最难处理的并发症。早期胆管炎出现在术后1个月内,炎症发生后原开放的胆管极易闭塞。晚期胆管炎出现在手术1个月以后,病儿反复发热、黄疸,最终引起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持续发展和不可逆转性胆管炎为肝移植适应证。②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症: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可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晚期可形成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尽管Kasai术能够获得良好的胆汁引流,但患儿的肝功能仍能进行性减退。肝纤维化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③肝内胆管扩张:表现为发热、黄疸、粪便颜色发白。
一位家长问:孩子胆道闭锁都有哪些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张主任:通常情况下,由于是新生儿,正常这么大的孩子肝外胆道也只有几毫米,做检查只能得出胆囊小这个结果,还得结合临床症状及临床医生的诊治经验。若孩子长期中重度黄疸通过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大便呈白陶土色;全身皮肤粘膜黄染渐进性加重,多次检查总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为主)不降反升,辅助彩超检查胆囊小或充盈不佳,结合手术探查及术中胆囊穿刺造影就可以确诊。长达近两个小时的家长课堂让胆道闭锁患儿家长更深入的了解此病,减轻了对此病的恐惧、焦虑的心理,也弥补了早上匆忙查房的不足,增强了患者家长对治疗的信心,增加了对医护工作的信任,拉近了医患距离,密切了医患关系。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张主任都一一作答。这次家长课堂同样是每位听讲家长都不愿离去,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下一期的讲座。我们会把家庭课堂坚持做,做规范,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下期预告:年5月:普外科家长课堂
报名-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