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胆结石“引爆”的胆绞痛
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病人,尤其是多发性胆囊结石的患者,大多数都有过急性右上腹或后背突发剧烈疼痛的经历,这些症状常在饱食或进食高脂肪饮食之后出现,以夜间发作者居多。另外,随着体位的频繁改变,如翻身、低头弯腰捡东西或长途旅行颠簸等,均可诱发这种难忍的痛楚,其疼痛剧烈犹如刀割斧剁,常随呼吸运动而加重,致使病人辗转反侧,冷汗淋漓,痛苦呻吟。轻者持续1个多小时方能缓解,严重者疼痛渐进性加重,极易合并感染而发烧、神志不清或休克,最终可致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胆囊管穿孔等凶险的外科急腹症。
在介绍上述多发性胆囊结石的现象时,我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胆汁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东方胆病研究所所长高凤岩教授指出:一般来讲,这种疼痛具有间歇性,在阵发疼痛的间隔期里,患者右上腹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性隐痛,特别是伴有恶心、呕吐、胆绞痛发作时,60%的人其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腰背部等。体检时发现右上腹胆囊区按压剧痛,伴高度肌紧张,可触及肿大而有压痛的胆囊,肝区出现叩击痛等。超声检查在胆囊管开口处有结石声像或声影,X线腹部平片或胆囊造影,亦能捕捉到结石的“魅影”。
奇异的胆囊内结石运动现象
为了通俗地解释以上临床现象,高凤岩主任医师形容说:胆囊结石犹如长了“脚”一般,在胆囊里移动而引起胆囊管开口处暂时性梗阻,所引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高教授在国内外首次将其命名为“胆囊内结石运动现象”。他认为,这一临时性梗阻在临床上意义非常重大,作为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等重症的早期阶段,有恶化成为严重合并症的危险,但只要处置得当,学会对结石进行有效管理,大多数病人临时性梗阻问题可以轻松地被解除。
另外,肝外胆管内结石的移动也能导致胆绞痛,有别于胆囊内结石运动现象的是:伴有梗阻性黄疸或急性肝内、外胆管扩张,多易合并胆源性胰腺炎。高凤岩指出,胆囊内结石移动所引起的胆绞痛之所以多数在夜间发难,是因为病人处于仰卧体位时,胆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直立时的下垂位变成了水平位,胆囊管或颈部的位置最低,如果恰恰遇上胆囊的节律收缩,则胆囊内的结石极易受胆汁流的冲刷推动作用滚动或滑入哈氏囊(胆囊出口的凹陷部位),形成暂时性嵌顿,而最终产生胆绞痛急性发作。(本篇未完待续)
单位名称:医院
出诊专家姓名:高凤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