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 肝脏——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肝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含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肝蒂)。 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第二肝门——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
肝小叶——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肝细胞索之间为肝窦——肝脏的毛细血管网。 血供——双重: 1.门静脉(70%~75%)——汇集来自肠道的血液,供给肝脏营养。 2.肝动脉(25%~30%)——含氧量高,供给肝脏所需氧量的40%~60%。
(二)生理 1.分泌胆汁——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影响三大物质代谢※①糖——维持血糖浓度恒定。※②脂肪——维持各种脂质浓度和比例。③蛋白质——合成,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 3.灭能作用——雌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4.其他:参与维生素代谢、合成凝血物质、解毒作用、吞噬或免疫作用、造血和调节血液循环。 5.两点强调 ①常温下一次阻断入肝的血流以不超过10~20分钟※——肝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 ②肝细胞内有多种氨基转移酶——血中氨基转移酶含量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第二节 肝脓肿
一、细菌性肝脓肿 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为多发性,以左外叶最多见. (一)病因、病理 胆道感染——最主要的途径和最常见的病因。 其他:血液循环、门静脉、淋巴入侵、开放性伤口直接入侵。 (二)临床表现 1.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寒战和高热,多为弛张热,全身脓毒血症症状明显。 2.肝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可伴有右肩牵涉痛或胸痛。 3.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4.体检: 肝区压痛和肝大,右下胸部和肝区有叩击痛。 5.并发症 A.向上——膈下脓肿; B.向下——脓胸或心包积液; C.穿破入腹腔——腹膜炎; D.穿破血管壁(少数)——上消化道大出血。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 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可高达90%以上,有核左移现象和中毒颗粒。肝功能轻度异常。 2.影像学 X线——肝脏阴影增大,右膈肌抬高和活动受限。 B超、CT、MRI。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 ①抗菌药。 ②单个较大的脓肿——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经穿刺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并注入抗生素。 2.手术:脓肿较大,或已穿入胸腹腔,或慢性脓肿——切开引流甚至肝叶切除术。 (五)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加强对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观察。肝脓肿若继发脓毒血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者或出现中毒性休克征象时,可危及生命,应立即抢救。 营养支持提供肠内、外营养支持。 高热和疼痛的护理。 A.每日更换引流瓶; B.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 C.当脓腔引流液少于10ml时※——拔除引流管,改为凡士林纱条引流,适时换药至脓腔闭合。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一)病因、病理 肠道阿米巴感染的并发症,阿米巴滋养体经肠壁溃疡破损处的门静脉侵入肝脏。 单发、大脓肿,好发于肝右叶。※ (二)临床表现 发热、肝区疼痛和肝大。 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
病史
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
阿米巴痢疾
症状
急骤严重,全身脓毒血症症状明显,有寒战、高热,多为弛张热
较缓慢,病程较长,症状较轻,不规则发热或高热、盗汗
血液化验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细菌培养(+)
白细胞可增加。血清学阿米巴抗体(+)
粪便检查
(-)
部分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脓液
黄白色
棕褐色,镜检——阿米巴滋养体。
诊断性治疗
抗生素有效
抗阿米巴药物有好转
脓肿
较小,多发性
较大,单发,肝右叶
(三)治疗原则 1.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应用抗阿米巴药物(甲硝唑、氯喹等),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依米丁毒性大,可引起心肌损害、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目前基本不再采用。加强支持治疗,纠正贫血及维护肝功能。 2.手术治疗 (1)经皮肝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术:病情重、脓腔较大者,在抗阿米巴治疗同时,可在B型超声引导下多次穿刺抽脓或留置导管作闭式引流。 (2)手术切开引流:适用于:①经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及穿刺抽脓,而脓腔未缩小或高热不退者;②巨大脓肿(直径大于10cm)或脓肿位置表浅者;③脓肿合并细菌感染;④脓肿已穿破胸、腹腔或邻近脏器;⑤脓肿位于肝脏左外叶,有穿破心包的危险;或误伤腹腔脏器的危险。为防止继发二重感染,阿米巴肝脓肿手术引流后采用闭式引流。护理措施参照细菌性肝脓肿。
有疑问,扫鄂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