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思维一例妊娠期急腹症的诊治思路

刘某,女,29岁。上腹痛20小时来诊,发病前20小时食用大量水果后自觉上腹痛,胀痛为主,持续性,伴恶心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伴腹胀,有排气、排不成形软便2次。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5.31*/L,中性粒细胞84.6%,血红蛋白g/L,血小板*/L。考虑急性胃肠炎,给予头孢呋新抗感染治疗,症状未缓解,转我院。既往史:孕4月。否认药物过敏史。就诊时查体:T:36.9℃,HR:99次/分,Bp:/82mmHg,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下腹略膨隆,右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肌紧张,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活跃。在我院完善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7.42*/L,中性粒细胞85.4%,血红蛋白g/L,血小板*/L;血淀粉酶正常,尿便常规正常,腹部超声检查:右下腹可见肿大淋巴结,余未见异常,请妇科会诊除外了妇科急腹症。

患者主诉上腹痛,呕吐,有排气排便,查体右下腹压痛阳性,两次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均增高,腹部超声提示右下腹肿大淋巴结,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考虑: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可能性大,宫内孕4月。

急腹症是急性腹痛为表现的一类疾病,既包括腹部脏器的急性疾病,同时也包括以急性腹痛症状为特征的腹腔外其他脏器疾病。它病种多,病因复杂,涉及内、外、妇、儿等多个临床学科,鉴于急腹症表现多样,因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容易误诊、漏诊而错误治疗。妊娠期膨大的子宫覆盖腹腔脏器,下腹部疾病引起的腹痛症状不明显,而且妊娠期孕酮增加,胃排空延迟,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常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不适,易与外科急腹症症状混淆。体征方面,妊娠期子宫增大右旋,使胃和小肠上移,将阑尾向外上方推移,并压迫输尿管骨盆段,右侧更明显,增加了急腹症的诊断难度,妊娠子宫牵拉扩张腹壁,使得腹壁反跳痛不明确,妊娠期生理的改变导致了妊娠急腹症不易早期识别、诊断,可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妊娠期急腹症的发生率为1/-例。妊娠期急腹症主要涉及三科鉴别。

第一,妇产科本身疾病引起的妊娠急腹症:常见疾病有异位妊娠,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的子宫穿破,子痫前期肝被膜下出血,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或卵巢肿瘤破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浆膜下肌瘤蒂扭转,胎盘早期剥离,妊娠子宫破裂,妊娠子宫扭转,孕期子宫壁静脉曲张破裂。妇科方面多表现为下腹痛,偶伴有阴道异常出血,详细的病史询问、妇科体检及超声有助于诊断。

第二,外科疾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合并肠梗阻,妊娠合并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文献报道,妊娠急腹症发病率最高的前两位疾病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研究表明,导致母婴并发症及危险性的重要原因是腹部炎症的扩散和严重化、脓毒症等,而非手术本身。妊娠合并阑尾炎处理原则:一旦诊断成立,立即手术。疑诊时应剖腹探查,不主张保守治疗。瑞典文献总结了例疑诊急性阑尾炎的手术病例,总手术诊断符合率为65%,阴性结果高达35%,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Cunningham等()强调,即使因误诊切除了一条正常阑尾也比延误手术时机而致阑尾穿孔、腹膜炎、流产为好。妊娠合并胆囊炎临床表现与非妊期相同,体征上莫非征阳性在孕妇不多见,腹部超声检查可协助诊断。传统观念主张保守治疗,现代观点认为胆囊切除术是妊娠期胆囊炎治疗的首选方式,理由有:①妊娠期间胆囊炎的复发率可高达44~92%,②手术治疗减少药物的使用,③手术可以缩短住院治疗时间,④减少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率,⑤减少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的发生,如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妊娠合并胰腺炎是妊娠急腹症死亡的主要疾病,病因主要为:胆道疾病(47.4%)和高脂血症(39.8%)。妊娠期胰腺位置较深,体征不明显,易被误诊为先兆早产或急性胃炎,因此所有疑似患者均要行血尿淀粉酶检测以助检测。治疗原则:轻型患者可以保守治疗,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生素、抑制胰酶分泌、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重症患者,合并脓肿、坏死、腹膜炎、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妊娠合并肠梗阻在高度疑似时需要行腹平片协诊,急性非绞窄性肠梗阻可在严密监护下保守治疗,如在观察中出现发热、脉速、白细胞增高、腹膜炎等提示绞窄可能时要及时手术。

第三,内科疾病: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妊娠合并肾盂肾炎。诊断同非妊娠期相同,治疗方面简化用药,避免应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辅助用药。妊娠期腹痛通常首诊在内科,一定要加倍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yy/10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