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的形成原因及检查方法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81.html

一些致病的危险因素会使胆管癌的发病风险增大,如肝硬化、肝胆管结石、乙肝和丙肝、先天性胆管囊肿及自身免疫性胆管炎。

如果具备上述高危因素,要定期进行胆管癌的筛查。

胆管癌的诱发因素

胆管结石

有数据显示,约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有近10%的胆管结石患者存在发生胆管癌的风险。因此,临床上往往将胆管结石列为胆管癌的第一诱因。

胆道慢性炎症

长期慢性炎症会对胆道黏膜产生刺激,从而引起上皮不典型增生,诱发胆管癌。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胆管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十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要比普通人早20~30年,平均年龄约40~45岁。溃疡性结肠炎导致胆管癌的原因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胆管囊性畸形

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发生胆管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2.5%~28%,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引发胆管癌变的原因,可能与胰液反流入胆管导致胆管上皮恶变有关。

乙肝患者痊愈后患癌风险仍高于健康人

乙肝患者即使得到临床痊愈,也即表面抗原转阴,也并不能说明其肝脏完全恢复正常,所以发生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的风险仍高于健康人群。

胆管癌的分类

胆道系统源于肝内的毛细胆管,它们逐渐汇合成粗大的胆管,然后在肝外聚合,形成胆总管。

胆囊则“贴附”在肝脏上面,通过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在胆道系统上,每个部分都可能发生肿瘤,根据位置可分为肝内胆管癌(50%)、肝门部胆管癌(40%)、肝外胆管癌(10%)。如果胆囊出现了恶性肿瘤,则称为“胆囊癌”。

胆管癌的筛查项目

腹部B超

腹部B超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等特点,是诊断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腹部CT

腹部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效果优于B超,因为它可显示胆管肿块的部位、大小、局部扩散及血管有无侵犯。

核磁胆道造影(MRCP)

这是一种三维立体成像检查,可显示胆道全貌,所以能更直观地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该检查能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中的流动及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出胆总管下端开口有无梗阻,以及是部分梗阻还是完全梗阻,另外还有助于区分是肿瘤、结石还是炎症引起的梗阻。

哪些人应进行胆管癌的筛查?

胆管癌的发病人群多在50~70岁,由于早期无典型症状,所以在此年龄段的人群出现腹痛、腹胀、皮肤瘙痒,甚至黄疸时要进行胆管癌的筛查。

胆管癌的预防

胆管癌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平时应多吃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摄取较多高脂肪食物,多喝水。

静卧休息时选择左侧卧位或仰卧位较好,因为这可防止胆囊受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yy/11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