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并且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那么胆囊结石该如何治疗呢?今天我们就请郑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医院外三科副主任乔兵兵医生为我们讲解。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在初期影响较轻,随结石存在时间的延长,可形成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胆囊积水、胆囊萎缩、胆囊癌等病理改变,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可引发胆管炎或急性胰腺炎。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可多年或终身无明显症状,大多数病人在不同时期出现程度不等的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在四十岁以后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那么胆囊形成结石的原因是什么呢?地域性、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
那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呢?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
2.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黄疸,较少出现;
(2)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可出现发热、恶心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胆囊发生坏疽和穿孔是急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老年有动脉硬化的病人,腹痛剧烈,病情发展较快。同时出现脱水、休克及腹膜炎等症状。
(3)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4)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5)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
(6)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诊断根据临床典型的绞痛病史,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首选B超检查,可见胆囊内有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即可确诊为胆囊结石。仅有10%~15%的胆囊结石含有钙,腹部X线能确诊,侧位照片可与右肾结石区别。CT、MRI也可显示胆囊结石。
鉴别诊断1、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2、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位置高的阑尾炎及右侧结肠疾病等。
3、胆道疾病:如胆道功能失调、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胆道寄生虫等。4、其他:如右侧肾盂肾炎,带状疱疹及神经根炎等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1.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
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1)结石直径≥3cm;
(2)伴有胆囊息肉1cm;
(3)胆囊壁增厚;
(4)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5)儿童胆囊结石;
(6)合并糖尿病;
(7)有心肺功能障碍;
(8)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2.行胆囊切除时,有下列情况应行胆总管探查术
(1)术前病史、临床表现或影像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有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胰腺炎。
(2)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如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或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肿块,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管壁明显增厚,发现胰腺炎或胰头肿物。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3)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为避免盲目的胆道探查和不必要的并发症,术中可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
一个有用的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天津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