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粒子支架联合粒子条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

近日,医院微创介入医学科完成1例胆道粒子支架联合粒子条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例,我科已完成高位梗阻性黄疸胆道粒子支架置入病例50余例。该手段已是我科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的常规方法。

病例简介:

女性,53岁

主诉:检查发现肝门区占位3周,PTCD术后。

临床表现:无诱因上腹部疼痛,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有恶心、呕吐症状,无畏寒发热。

实验室检查:直接胆红素D-BIL66.2umol/L,总胆红素75.8umol/L(3-27)。

影像学检查:MR:PTCD术后,胆总管胰上段及邻近肝门区不规则肿块,最大层面约7.8cm*4.3cm,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不均匀强化,扩散加权成像肿块推压并与肝右前叶、胆囊及胰头分界不清。右叶肝内外胆管显示,左叶肝内胆管显著扩张。

治疗方案:治疗分两步进行,

1、数字减影临床引导下经皮肝传胆道外引流术。

2、数字减影临床引导下肝门部肿瘤碘粒子支架、粒子条及外引流管置入术。

上图为MRCP影像

图为患者3-28MR,提示左叶肝内胆管显著扩张。

患者完善检查后,于4月1日行PTCD手术。

术前在原引流管造影,见右叶肝管显影良好,左叶肝内胆管不通畅。

术前在原引流管造影,见右侧肝管显影良好,左侧欠缺。

术中成功将引流管置入扩张的左叶肝内胆管中,引流效果显著。术后一周直接胆红素D-BIL57.2umol/L,总胆红素61.4umol/L(4-6)。

为局部控制肿瘤,黄明主任与主管医生讨论决定为患者放置胆道粒子支架+粒子条。

鞘管通过胆道狭窄位置,推注造影剂使狭窄部位显影,显示局部胆总管及十二指肠明确狭窄范围。

术中导丝探及左叶肝内胆管,将左右叶肝管打通,利用引流管穿过支架网孔置入左叶肝管中。

放置引流管后推注造影剂,见左侧肝管仍有狭窄。

将粒子条通过引流管置入在左叶肝管狭窄位置,实现局部内照射效果。

胆道粒子条是我科基于胆道粒子支架的创新治疗手段,在胆道支架无法通过的狭窄段利用中空的导管携带放射性粒子,利用内照射手段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科室简介:

科室成立于年10月,具有独立病房,专业的医护技队伍,科室编制床位50张,医师12人,护士23人,技师3人。科室配有高档DSA机2台,其中一台为西门子ArtisZeego妙手机器人,拥有多极射频消融机2台、高频热疗机1台、高档彩色多普勒机1台、呼吸机专用设备1台,另外配有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日常开展治疗疾病包括:

一、肝脏肿瘤介入综合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癌射频消融术、介入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介入联合利卡汀抗肝癌转移复发、肝脏肿瘤粒子置入等。多手段联合治疗肝癌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同时开展肝血管瘤栓塞术、肝囊肿消融术、肝脓肿引流等良性肿瘤介入手术。

二、非血管支架置入:率先在省内开展食管支架、气管支架、直肠、乙状结肠支架、输尿管支架置入等技术。开展首例分体式气管、主支气管及食道三支架置入联合治疗主支气管、气管、食管狭窄。其中气管粒子支架为国内首先开展单位。胆道粒子支架置入治疗由胰腺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三、血管介入治疗:经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有效提高血药浓度,增加疗效。静脉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同时开展腹主动脉、肾动脉狭窄、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四、碘粒子置入治疗肿瘤:广泛应用于全身实体肿瘤治疗,包括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泌尿系肿瘤、腹部肿瘤及四肢肿瘤。

五、CT及B超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为省内开展最多科室。

微创介入医学科联系







































鍗楁槍鏈涓撲笟鐨勭櫧鐧滈鍖婚櫌
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娌绘剤鏂规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yy/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