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必须及早干预

胆汁病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胆道系统常见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和唯一途径,其表现形式为胆囊炎(慢性)、胆石症、胆固醇息肉等,起病原因与生活规律、饮食习惯、食物结构、精神因素直接相关,这些不良刺激反复作用于机体并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就会导致胆道系统出现功能障碍,使胆汁的成分、物理性状及胆液循环的动力学过程发生病理性改变(病理性胆汁形成),即为胆汁病。

临床中,作为胆汁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又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因胆道系统自身严重感染所致。黑龙江省名老中医、医院院长高凤岩教授郑重告诫说,本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除具有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三联症”外,还易出现休克、中枢神经系统等受抑制表现,乃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高凤岩教授介绍说:在我国,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最常见原因依次为胆管结石(76-88.5%)、胆道蛔虫(22.6-26.6%)、胆管狭窄(8.7-11.0%)以及胆管、壶腹部肿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胆道系统相关手术及其他创伤性操作,如胆总管下端病变切除、胆肠吻合术后,经T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道穿刺术后亦可引发此病。酿成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厌氧菌。若发生混合感染时,病况将更加凶险。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高凤岩指出,此病初期畏寒发热,严重时明显寒战,体温持续升高。疼痛之处依梗阻部位而异,肝外梗阻者明显,肝内梗阻者较轻。绝大多数病人可出现较明显黄疸,但如仅为一侧肝内胆管梗阻可不出现黄疸。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神情淡漠、神志不清、嗜睡、甚至昏迷,合并休克时可产生躁动、谵妄等。体格检查时,病人体温常持续升高至39-40℃,或者更高。脉搏快而弱,达次/分以上,血压降低。患者多呈急性重病容,常伴神志改变,可出现皮下瘀斑或全身青紫,发绀。剑突下及上腹部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在实验室检查的主要指标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多大于20×/升,中性粒细胞亦呈增高的态势,胞浆内伴有中毒颗粒。同时,血小板计数降低,最低可达(10-20)×/升,表示预后严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且有低氧血症,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也较普遍,特别是在老年人合并休克者,表现更甚。高教授认为,影像学检查以B超最为实用,可在床旁进行,能及时了解患者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变性质、肝内外胆管扩张等实际情况,这对诊断很有帮助。若需要形态学上进一步详查,可待病人一般情况允许时,再行CT、核磁等项检查。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是胆道系统急性梗阻造成的,局部脓汁及其他被滞留的物质得以引流的唯一途径是紧急手术,以解除胆道“瓶颈”问题,及早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高凤岩说,临床经验证实,不少危重病人手术中,当切开胆总管排出大量脓性胆汁后,随着胆管内压降低、病人情况短期内即有好转,血压脉搏渐趋平稳,说明只有重新通开受阻的胆管,才能控制住胆道感染,为飞速发展的病情“踩刹车”。

当然,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需要不同对待。程度较轻的病人,可采取非保守疗法,如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血容量,改善和保证组织器官的良好灌流和氧供,包括纠正休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还应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以改进和维持各主要脏器功能。这些方法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术前准备。如病情严重或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者,就必须行紧急手术。对于仍有休克者,也须在抗休克的同时施行手术。

单位名称:医院

出诊专家姓名:高凤岩

出诊







































鍖椾含涓尰鍖婚櫌鐪嬬櫧鐧滈
鎬庢牱闃叉不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d/5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