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新科技,奋进新时代复旦中山内镜护理

12月17日,年“聚力新科技、奋进新时代”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主题立功竞赛活动座谈会召开,会上,上海市总工会授予我院周平红内镜中心创新工作室护理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医院周平红内镜中心创新工作室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中国消化内镜的国际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可谓是国际顶尖技术品牌。护理组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传承中山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切实感受到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的优越性。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品管圈活动,不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和诊疗环境,不断满足患者内镜诊疗的需求。始终致力于病人的科普宣教工作,倡导健康生活、疾病早诊早治。护理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保障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默契配合内镜手术过程、完善科室诊疗规章和流程、无私奉献和付出,默默支持着内镜医生们开创内镜技术的新领域,站上内镜水平的新高度。与此同时,也团结和带领着全国内镜护理事业的发展。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医院周平红内镜中心创新工作室的内镜诊疗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年达到13.9万例,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一年内完成消化内镜诊疗例数中国之最)。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内镜诊疗需求,内镜中心每天7点开诊。而护士们为了保障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则需要再提前半小时来进行内镜的预清洗和内镜室开诊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所有诊疗结束后再加班半小时进行内镜的终末清洗和内镜室的整理。

“细微之处见关爱”,内镜中心先后推出40项便民、惠民措施,积极创建文明优质服务窗口。综合服务台设有便民服务箱,有针线包、老花眼镜、万能充电器雨伞等,为外地病人邮寄病理报告;为年老体弱、无痛麻醉患者提供扶上扶下服务。保障患者安全,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尊严,免费提供卫生纸和纸巾,免费使用寄物柜等。对于70岁以上老人、危重症患者、残疾人均能提前安排;对于病区的危重患者和手术中的患者提供床旁或术中服务;对于常规诊疗时间以外的急诊患者,如出血、异物、肠梗阻、胆管炎等,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承诺“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开胸或开腹之苦。

注重患者的科普宣教工作。大厅一角陈列有半个多世纪前的内镜,介绍有内镜发展简史,大厅正中持续播放科普录像,书架上免费提供科普杂志,走廊墙上挂满内镜诊疗图谱。护理组还编写并出版了《消化内镜诊疗病人须知》等科普书籍。

开展质量持续改进活动

品管圈活动作为全面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改善工作质量的活动。护理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预约病人和当日到检病人合理分流、分时间段分批到达,改善患者的诊疗环境。在现有场地条件下,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满足患者内镜诊疗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作量,方便病人就医。内镜中心的品管圈活动至今已成功连续开展了10年,并在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

配合医生开创内镜诊疗新领域

内镜中心不断开展新的诊疗项目,提高诊疗水平。近年来,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国内率先开展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内镜引流术、急性结直肠梗阻的内镜引流术等世界领先的技术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免受开胸、开腹之苦。内镜诊疗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方面实实在在地造福患者、造福社会。

每一项技术的顺利开展和广泛应用都离不开护士丰富的内镜护理经验和精湛的护理配合。而护士们的经验和技术都是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的。通过各级各类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远程网络视频交流,不断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l/1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