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金湖独家报道六合金牛山50位ld

金牛山战斗50位“无名烈士”

近半是金湖忠魂

中共金湖县委党校张来林

一、金牛山战斗是罗炳辉“梅花桩战术”的首演

抗日战争中,日军蓄谋已久,其人员军事素质、装备远在中国军队之上。加之国民党军指挥不当,常常出现一点被突破、全线就崩溃的局面,两三年时间就丢失了沿海半壁河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英明领导下,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抗日战场,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国民党不能容忍逐渐壮大的共产党力量,掀起了一次次反共高潮。特别是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停止了对新四军武器粮饷的供给,还常常寻找各种机会打击、围攻新四军。新四军一面要与日伪军作战,一面还要提防国军的暗算。

在淮南根据地,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根据日军战法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出“梅花桩战术”:部队分散驻扎在四、五处,各相距四、五里,彼此看不见,听得到。日军进攻时,我被攻击部队拖住敌人,边退边打;邻近部队听到枪声迅速向枪声方向靠拢,从侧面、背后攻击日军,力图击溃乃至围歼日军。在战场上我军呈梅花瓣状部署,故被罗炳辉命名为“梅花桩战术”。

年4月17二师在金牛山之战中初试“梅花桩战术”,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金牛山坐落在六合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0多里,南侧同北峨眉山遥遥相对,两山之间系丘陵及洼地,村庄稠密,便于隐蔽部署兵力。年4月中旬,罗炳辉率领新四军第二师主力进抵金牛山一线。4月16日,驻扬州日伪军余人携重武器乘车至谢家集,旋又至樊家集集中出发,通过安乐桥后兵分两路,一路直扑我军十二团团部驻地大陈庄,一路进逼三营驻地厉马庄。罗炳辉在战前已将部队按梅花桩式分驻,日伪军无法对我军形成包围,只好以爬行的方式沿田埂秘密接近我十二团。当日伪军靠近我军时,却遭到我军猛烈还击。因我军部署是梅花桩式,敌人不能包围我军,反而渐渐被我军包围。日军没料到会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只能狼狈逃窜。我军3、8、9连和仪征模范营分路追击至尹家河,用机枪封锁桥头。敌见无路可逃,作困兽斗。这时新四军战士弹药告罄,双方展开肉搏战。经一个多小时反复冲杀,残敌逃向仪征。此次战斗,毙伤日军余人、伪军余人,俘日军2人、伪军30余人。新四军二师牺牲干部士兵54人,伤64人。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战损比一般为10:1,即国军要牺牲十个士兵才能干掉一个日本兵,可见日军素质、装备确实比中国军队强。但日军要是遇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此比例就要改写。金牛山战斗中日双方战损比为1:4,日军明显落败。战后,淮南军民欢欣鼓舞,歌曲《金牛山上打胜仗》在淮南根据地广为传唱:“新四军,真正强,抗日救国的好榜样,金牛山上又打了大胜仗。布下了天罗和地网,杀得鬼子汉奸没处藏!罗司令摆下梅花桩,杀伤他四五百,活捉他几十双,胜利品也挑它几十筐。扬州的鬼子泪汪汪,汪精卫也大着慌。全国的军队要是都这样,准叫敌人个个滚进鸭绿江!”

二、金牛山战斗50名“无名烈士”近一半是金湖籍

解放后,六合县在金牛湖畔为年金牛山战斗中牺牲的53位烈士修墓立碑,后来此墓与碑被迁葬到桂子山烈士陵园中。由于时局动荡,此墓埋葬的53位烈士唯有吴先海留下姓名,其余52位就成了“无名烈士”。

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金陵科技学院、南航金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查阅苏皖等地的地方志、党史资料、革命回忆录和民政记录,整理考证出了50位烈士姓名、籍贯和大部分人的简略生平。年8月初,《新华日报》登载了《六合金牛山战斗牺牲50位抗日“无名烈士”身份确认》,人民网、中江网等纷纷转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

此报道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笔者找来《金湖革命史料第一辑》《六合革命烈士传》和《金湖县军事志》等地方志,发现50位金牛山“无名烈士”其实是“有名”的,其中竟有24位是今金湖县籍的,接近其半数,他们分别是:董月桂、陈开甲、姚玉成、郑万明、赵长金、周美善、于文华、胡金海、闵瑞高、徐德胜、罗持发、黄国兴、黄连才、李长盛、陈圣高、招中华、林秀清、郭开昌、万承仁、吴广礼、林奎羲、杨步银、王长虹、纪祥。这24位烈士具体到各乡镇为:银涂镇8位,戴楼镇6位,塔集镇5位,金南3位,黎城、金北各1位。

这24位金湖籍烈士一半是十二团的,其余分别是十一、十三、十四、独四团等,说明此战新四军二师出动了主力,不是“以少击多”,而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属于以多击寡,最终取得了战斗胜利。由于金牛山战斗体现我军集中兵力、敢打敢拼的光荣传统,与平型关大捷等一起载入《中国近现代史大典·军事篇》。

《六合烈士传》反映,金牛山战斗其余“无名烈士”中江苏省还有7位,分别是:六合本地三人,盱眙县三人,泗阳县1人;安徽省有10名,分别为:天长来安2名,定远5名,滁县、枞阳、嘉山各1名。

金湖县原属于高邮县西北乡和宝应县湖西部分,立县前后人口规模一直不大,远逊于邻县盱眙、天长等。金牛山战斗中近一半烈士属金湖地区,说明金湖人民在抗战中积极参军,为抗战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三、金湖地区革命史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年成书的《金湖革命史料第一辑》显示,金湖地区有40名烈士(含20位金牛山战斗烈士)牺牲在六合境内。年出版的《金湖县军事志》载,该县有60位烈士(含23位金牛山战斗烈士)牺牲在六合境内。年出版的《六合县烈士传》载,六合大地上长眠有64位金湖籍烈士,其中王金辉烈士(男,年生,金湖人,年9月参加革命,东南支队战士,年3月在六合东沟战斗中牺牲)被错划入安徽籍,韩兆琪烈士(男,高邮县小金沟人,东南支队战士,年在六合东沟战斗中牺牲)被置于洪泽县之后。

抗战期间,对日军的金牛山战斗只爆发了一次。金湖县资料显示,该县金牛山战斗20多位烈士的牺牲时间分别在至年间,有点令人费解。

另外,仅从六合县革命史料就不难看出,金湖县的革命史内容不完整,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挖掘、完善、充实,才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英烈们。

作者简介:

张来林,金湖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淮安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在《世纪风采》《铁军》《铁军纵横》《钟山风雨》《党政论坛》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二十多篇,地方史专著《金湖地区历史钩沉》获-省委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l/1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