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坎坷的发热待查老年男患者

病历摘要

年8月7日,接诊一例69岁的老年男患者,三门峡市渑池县人,发热10月余,始终都是高热(体温>39℃)。患者糖尿病病史10余年,脑梗塞病史5年,30年前行腰椎结核手术,3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无吸烟、酗酒史。患者及家属四处求医,历经坎坷,花费约15万,但始终未能明确诊断,发热反反复复,始终不愈。

患医院、医院、郑大一附院、医院、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等,在郑大一附院、医院共住院约3月,把能做的该做的检查,几乎一网打尽,包括一系列自身抗体谱、IgG4、结核DNA、胸腹部增强CT、骨髓、PET-CT等,到底是感染?自身免疫?肿瘤?结核?始终不明确,最终的诊断仍然是发热待查,中药西药都用了,但还是持续不变的“往来寒热”。

患者除了反复畏寒、发热之外,只有右上腹不适,无其它特异性症状,入我院后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CRP(.2mg/L)、降钙素原均明显增高。发现患者病程中始终有胆汁淤积性肝功能改变,年2月20号就诊于郑大学一附院化验肝功能:ALTU/L,AST86U/L,GGTU/L,ALPU/L。年8月入本院后肝功能:ALT29U/L,AST20U/L,GGTU/L,ALPU/L,TBIL23.4umol/L,DBIL23.4umol/L。初步诊断:1.发热待查:胆道感染?2.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3.2型糖尿病4.陈旧性脑梗塞5.腰椎结核术后6.胆囊切除术后。后续检查:MRCP,必要时ERCP。

完善MRCP检查:可见肝内外胆管呈弥漫性改变,表现为多发的不均匀扩张和节段性狭窄,胆总管的不规则的狭窄和扩张形成串珠样改变,考虑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合并炎症性肠病,故完善结肠镜:结直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并胆道感染2.2型糖尿病3.陈旧性脑梗塞4.腰椎结核术后5.胆囊切除术后。发热病因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胆管炎(胆道不通畅,同时合并糖尿病,易反复并发胆道感染)。

图1患者血常规及CRP(年8月7日)

图2患者肝功能(年8月7日)

图3患者年8月8日腹部CT(左图)及MRCP(右图)

图4患者年8月9日结肠镜:结直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

病情分析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合并炎症性肠病,但该患者结肠镜并无异常。这个病少见,无有效治疗药物,预后也不乐观,病情进行性加重可导致反复胆管梗阻和胆管炎症,ERCP治疗也只是缓解胆道梗阻的一时性办法,最终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最后只能依靠肝移植。

目前患者并无明显黄疸,不推荐ERCP,熊去氧胆酸具体效果如何,不确定,共识意见也并无明确推荐。

我们对现代医学诊断明确,但无确切有效治疗方法的复杂胆道疾病,多用中西医并重思维,应用中医经方治疗。

经方思维:六经辨证及方证辩证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中医病机是“胆郁”,“胆郁”多为少阳病,主方为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方证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滿、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这么多症状和体征,但仲景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又问了患者有口苦,结合患者长久的发热、口苦、右上腹不适,即为“口苦、往来寒热、胸胁苦滿”,脉诊为弦脉,弦数而有力。“病有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患者为高热,故非三阴病,无浮脉,不是表证,无消化道的呕吐下利,不是太阴里证。析八纲、辨六经,患者少阳病的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明确,为半表半里的阳热实证。

少阳病的主方是“小柴胡汤”,但单用小柴胡汤就可以吗?难以查找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中医药治疗相关医案和文献,黄煌教授讲“胆汁淤积性肝病”用芍药甘草汤是有效的,因为“芍药甘草汤”是解痉剂,可以解除胆道平滑肌和奥迪氏括约肌痉挛,有利于“利胆”,胆道通畅,硬化性胆管炎基础上并发的感染性胆管炎应该也就容易控制,同时也不容易复发了,因为患者有隐性黄疸,单纯小柴胡汤退黄估计不行,因为考虑是阳热实证的黄疸,选“茵陈蒿汤”,处方:小柴胡汤合芍药甘草汤、茵陈蒿汤,柴胡15g黄芩9g法半夏15g党参15g炙甘草6g白芍30g茵陈18g生栀子12g生大黄(后下)6g生姜3片大枣4枚。

治疗过程

在服用经方合方汤方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抗感染1周。患者于年8月14日出院,在家口服小柴胡汤合芍药甘草汤、茵陈蒿汤1月。

1月后,年9月15日复诊,期间就发热一次,效果挺好,但这两天再次出现发热,诉口苦、发热,口干明显,无畏寒,无便秘,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调方为: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柴胡25g黄芩10g姜半夏15g党参15g炙甘草6g生石膏30g生姜3片大枣4枚,5剂。

年11月7日复诊,患者口服5天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后,未在出现畏寒发热不适,精神饮食状态良好。

年1月,患者再次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5℃,给予口服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并口服莫西沙星片抗感染,患者发热两天后控制,嘱口服小柴胡汤加生石膏1月。后未再口服药物,持续观察1年,患者未再出现发热。

年12月24日复诊,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MRCP:肝内外胆管的弥漫性多发不均匀扩张和节段性狭窄病变消失,肝外胆管轮廓清晰,接近正常胆管影像。患者临床治愈。

图5患者治疗前后MRCP对比(左图年8月8日,右图年12月24日)

作者简介

杨雅阁,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西学中,“左手内镜、右手伤寒”,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脾胃创新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河南省健康科技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心身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传承仲景之学,中西医并重创新现代中医。

李鸿彬,主任医师,省直三院消化内科学科主任,西学中,中西医汇通,河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脾胃创新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身心专业委员会河南分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消化心身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郑州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编辑/李鸿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l/11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