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共识解读肝胆管结石病从缓解症状向根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及东亚地区常见病之一,是一种有地区分布差异的多阶段、进展缓慢、后果严重、治疗困难的疾病。我国著名胆道外科之父、中国工程院黄志强院士团队曾历时近50年进行系列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然而,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性,肝内结石及胆管狭窄部位难以精准术前定位,致使术后病灶残留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

长期以来,仍有相当多的患者承受着疾病折磨和多次反复手术的巨大经济、身心双重压力。进入21世纪,如何将肝胆管结石病的缓解症状治疗向根治性治疗转变成为肝胆外科一大难题。

医院肝胆一科主任

方驰华教授

针对这一问题,医院肝胆一科方驰华教授团队历时18年,用先进的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了肝胆管结石精准诊治平台,并不断引入3D打印、吲哚箐绿分子荧光定位、VR导航等新颖技术元素,与精准肝段切除、微创溶石碎石取石等外科技术融汇贯通,形成一个系列性的创新型肝胆管结石精准诊治技术体系,将肝胆管结石的残石率由过去的30%~50‰降为3%,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水平,医院推广应用。

医院推广应用深入发展、并逐步规范化开展,临床研究向纵深推进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结合最新进展,更新并发表《肝胆管结石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治专家共识(版)》。新版共识将原来的10项内容10条建议修订并增加为14项内容15条建议,新增了4条建议,修改了6条建议。方驰华教授介绍,新版共识的重点内容包括:

1、鉴于肝内胆管及病灶的清晰定位辨析是精准诊治的核心要素,设立了新的肝胆管结石的数字化分型,并将以往仅依据源自立体肝铸型标本的传统Chouinaud肝分段法改变为源于活人体的血流拓扑关系与传统Chouinaud肝分段法相结合的综合评定,使病变与肝内各脉管的复杂立体关系明晰到每一病人的个体化肝段水平,从而有助于肝胆外科医生能够在精细的肝段水平采取多种技术手手段最大限度地去除含结石和狭窄的病变胆管、通畅胆流,保留有功能肝组织。还明确提出了肝胆管结石三维可视化质控体系建立的重要性、质控准则、步骤、评分,操作人员的资质等问题,以确保肝胆管结石的三维可视化术前评估、术中导航精准无误、合理合法。

2、鉴于21世纪肝胆管结石病应向根治性治愈方向转变的根本目标,明确详尽地提出了以三维可视化、三D打印、吲哚箐绿分子荧光定位、VR导航等技术指导精准肝段切除、联合微创溶石碎石取石,以及对合并肝硬化、需行肝移植等各项外科技术实施操作的具体建议意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操作性。

3、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肝胆管结石的指导作用涵盖术前评估、仿真手术演练、术中导航、术后随访的诊断治疗全程各个阶段,既有全程的系统性指导意见,也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l/1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