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网上曝出一组照片显示,演员蔡明在录制节目时突发不适,医院。现场曝光的照片中,蔡明闭眼躺在担架上,被多名工作人员抬上救护车。
3月19日上午,蔡明发微博回应自己“被紧急送医”:胆结石突发,目前病情已经稳定,谢谢大家关心!
小小的石头,这么可怕吗?
还真的是!
01
胆结石到底是怎么来的
胆结石,也称胆石症,顾名思义就是胆囊或者胆管里面生了“石头”。
虽然名称叫做胆结石,但是这个胆结石并不是真正的石头,只不过是形状跟石头相似罢了。胆结石是胆管内胆汁的某些成分(胆固醇、胆色素、钙、粘液物质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聚成石形成。按结石成分不同有胆固醇、胆色素及混合性结石,可发生于胆囊、肝内胆管、胆总管等部位。
目前我国人群中胆结石的发病率可达7%~10%,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发病率居高不下,甚至会迅速上升。
02
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胆结石患者中,通常有一部分人会有消化不良、反复胃区不适的感觉,表现为厌油腻食物,部分患者有夜间腹痛,患者也往往长期按胃病治疗。而严重的患者往往会有急性胆绞痛,往往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
化脓性胆囊炎,还可能会伴有寒颤和高热的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梗阻性的胆管炎,表现出典型的夏科氏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严重者病情加重,可引发其他部位感染或危及生命。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在不清楚病因的情况下,需及时就医,以免拖延救治时间。
03
哪些人容易得胆结石
胆结石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中,与饮食习惯、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密切相关,常好发于以下人群:
运动量较少的人:平时不爱活动的人,特别是吃完饭就坐下来看电视或者立马睡觉的,不利于胆汁的代谢。胆汁中的胆固醇容易在胆囊或胆道沉积而成石。
孕妇人群:有些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的雌性激素突然增多,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不容易排空,容易导致胆汁囤积而形成结石。
不吃早饭的人:空腹时的胆汁分泌减少,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在胆囊内形成结石。
肥胖的人:大多数肥胖者体内的胆固醇都普遍偏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结石。
经常喜欢吃甜食的人:过多的糖的摄入使得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加快胆固醇累积,诱发结石。
肝硬化患者:研究报告显示,相对于正常人,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得胆结石疾病,主要与肝硬化患者的胆道静脉曲张,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导致排空不畅,密切相关。
食素主义者:有些人长年食素,卵磷脂长期摄入不足,过多的纤维素阻碍了胆汁酸的重新吸收,使得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逐渐形成胆结石。
蛔虫感染者:还有少量研究报道,发现蛔虫感染的人也会引起胆结石。当患者吃了寄生虫污染的食物,蛔虫卵进入消化道成虫后蛔虫逆流进入胆道产卵或者死亡,蛔虫尸体就会形成蛔虫性的胆结石。
04
人到中年远离结石做好5点
医院普外科专家提醒:一般来说,胆结石的高发年龄是40~50岁,不过近年来临床上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远离结石,建议这5点要做好!
1、一定要按时吃饭。晚餐最好20点前吃完,早餐一定要按时吃。
喜欢吃夜宵,不吃早餐就容易得胆结石。因为晚餐吃得过时肝脏会分泌很多胆汁,但是胃肠的蠕动减退了,胆汁就存在胆囊里,较稠厚的胆汁会沉积胆固醇、胆盐等沉渣,如果不吃早餐这些沉渣就不能及时排出。
2、不要吃得油腻,也不要吃得太素。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少吃。注意动物蛋白质、谷类、蔬菜纤维素搭配食用。荤素搭配最有利于预防结石。此外,不要过度节食和素食。营养不良及素食都是胆结石的高危因素。
3、有个好情绪,不要劳累。俗话说“百病皆生于气”,确实也会影响胆囊。像40岁左右的女性压力大,易生气,长期压抑,找不到出口“泄洪”,生闷气,就很容易胆汁淤滞,形成胆结石。
4、别让自己的腰围太粗。腰粗也意味着肥胖,而肥胖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影响胆黄素的代谢,从而生成结石。另外多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不仅会导致肥胖,也会加重结石,甚至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5、动起来真的很重要。许多女性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就会延迟,这就容易造成胆汁郁积,使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05
保护胆囊要这么吃
01、规律吃三餐
首先,每天规律地吃三餐十分有必要,特别是早餐,一定要吃。
02、多吃新鲜水果
多吃些新鲜水果,水果中如橙子、猕猴桃、鲜枣、草莓、枇杷、柿子等,维生素C含量较高,多吃也可以起到预防胆结石的效果。
03、多吃纤维成分高食物
此外,蔬菜、香菇、木耳等也可以适当多吃,还有纤维成分含量高的粗粮,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04、少油炸,多清炖
烹调食物少用油煎、油炸,尽可能采取煮、炖、清蒸的方式。至于调味料方面,一些重口味的调味品,如辣椒,能不用就不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结合适当的运动,
让胆结石远离我们!
推荐专家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