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我们不太陌生的医学词语,说起黄疸,因为很多晚期肝病的患者都是面黄肌瘦的,所以通常人们会把黄疸和肝炎联系起来,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黄疸都是肝炎引起的。出现黄疸有可能是胆道系统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梗阻性黄疸,拒绝做小“黄”人。
本文作者:医院介入科黄金
指导专家:医院介入科周勇
什么是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什么疾病可以引起梗阻性黄疸?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胆囊癌、胆道结石等疾病常常可以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出现皮肤和眼睛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血液化验检查显示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转氨酶异常等。
黄疸有什么危害?黄疸除了给人病态的感觉,胆红素过高本身也有非常大的危害,会引起肝功异常、神经系统毒性、皮肤瘙痒等,严重者可引起肝功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而且梗阻性黄疸若不解除往往会继发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出现梗阻性黄疸要怎么办?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关键在于解除梗阻,使胆道恢复通畅,或者将淤积的胆汁引流出体外。出现严重的梗阻性黄疸时,患者的肝脏功能和全身情况常常比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这就需要介入治疗来解决问题,目前介入常用的治疗方法有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或胆道内支架植入术,通过治疗可以迅速降低黄疸、改善肝功能,为外科手术或化疗创造条件。
PTCD是一个怎样的过程?PTCD是在X线透视下,用很细的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进入肝内胆管,显示肝内胆管和梗阻部位后,在导丝帮助下,在梗阻上方或者通过梗阻段放置一根或多根塑料的引流管,从而将胆汁引流出体外,可以迅速降低黄疸,改善肝功能,控制胆道感染。如果不考虑外科手术,还可以在PTCD的基础上,在胆道梗阻的部位放置金属支架,从而使胆汁按照正常的解剖途径进入肠道,有助于避免体液丢失和减少胆道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治疗前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可见梗阻的胆管
治疗后胆道内支架植入后胆道梗阻解除PTCD有哪些优点?1.PTCD可以减压、减黄,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全身情况,创造条件进行择期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老年病人、体衰、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和重度休克者尤为适宜。2.可经引流管冲洗,灌注抗生素及化疗药物,可反复进行造影了解疾病进展情况。3.通过留置导管,可以灌注药物进行溶石治疗,也可经窦道进行纤胆镜取石,此外还可以进行各种细胞学检查。近年来PTCD技术及胆道支架置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在全球得到广泛的使用及推广。医院介入科目前已经能够熟练开展,此项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影像学资料来源医院介入科
本版编辑:医院介入科黄金
————长按指纹识别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