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鱼会把虫吃进肚子里逾万人

鱼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

健康补脑

还吃不胖

更有“年年有余”的好口彩

可最近有报道说

如果吃的是淡水鱼

而且吃错了方式

会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被这一说法吓到了

那么

“肝吸虫”是什么?

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害?

且听小坊一一道来

"肝吸虫"是个什么虫?

肝吸虫,又叫“华支睾吸虫”,据说,全世界被它感染的人数已超过万。

人怎么会感染肝吸虫的?

一般来说,这种寄生虫虫卵是通过粪便进入到淡水中并且扩散,被螺类生物摄入后变成“尾蚴”被再次释放到水中,最终侵入鱼的肌肉组织,形成“囊蚴”。

如果人们吃了生的、没有煮熟的,或者采用腌制、烟熏等做法的淡水鱼虾,那么被肝吸虫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

此外,人们使用受到污染的菜刀、砧板等厨具餐具接触食物后,也会增加感染几率。

为什么淡水鱼

更容易感染肝吸虫?

因为淡水的水域更适合各类寄生虫的生长,特别是“肝吸虫”。海水中的渗透压较高,对于寄生虫的生存会造成较大的“威胁”,所以不易存活。除了像异尖线虫等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寄生虫也会感染某些海鱼。

那么被肝吸虫感染后

会有什么反应?

早期大多数被肝吸虫感染的个体都没有症状,随着寄生虫的负荷和时间的延长,出现相关症状的风险和几率也就会随之增长。

肝吸虫一旦进入身体之后,本身可以长期存活,有些甚至可以存活20-30年。

有少数被感染的患者在食用未煮熟的鱼类后10~26日就会出现“急性症状”,一般会持续2~4星期,具体表现为:厌食、发热、腹痛、关节痛、肌肉痛、荨麻疹等。

对于肝吸虫感染病症来说,后期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出现体重减轻、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复发性胆管炎、肝脓肿等情况,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胆管细胞癌的发生。

该如何预防?

建议在食用鱼类食品前一定要将鱼类食物彻底加工煮熟,特别是那些用作熬粥和涮火锅的鱼片,更要注意适当延长烹煮时间,保证其完全煮熟。

对于肝吸虫而言,只有在90-℃的温度下持续加热15秒以上才能将其灭活,低温热水根本无法彻底杀灭肝吸虫。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案板、刀具、筷子等餐具必须要生熟分开,而且要定期进行煮沸消毒。

最后,建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被肝吸虫感染,应该立即进行规范治疗。

调料可以杀灭

生鱼片中的肝吸虫?

这则言论纯属“无稽之谈”,请不要以身试“虫”,这类物质对于肝吸虫并不存在“杀灭”作用。

该如何健康吃鱼?

“病从口入,毒从食进”

鱼虾是建议大家

经常吃的一种食物

但在生活中

要严格注意饮食安全

从根本杜绝感染“肝吸虫”

不吃生食!

完全加热!

降低风险!

编辑

金莹莹

来源

科普中国、人民日报

不吃生食!完全加热!

同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l/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