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肝胆胰脾外科一科采用ERCP(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技术完成两例内镜下肝外胆管巨大结石的治疗。此项技术有效将患者的胆管结石变为肠道结石,通过其自然腔道——消化道便可自行排出体外。
家住岐山的李老太太今年65岁。15年前患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因胆总管内结石较大,当时ERCP技术不够成熟,遂在我院做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这样的手术不但术前需要留置胃管和尿管,而且术后需要用网膜孔引流管和胆道T管引流,且T管需携带至术后2个月才能考虑拔除。这曾给老人造成生活不便和心理负担。后来老人先后患高血压病和脑出血,9年前还患过急性脑梗死,经治疗后存在左侧肢体偏瘫、口齿不清及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生活起居需要家人常年照顾。
前不久老太太因“腹痛3天”来我院就诊。医生通过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发现,老人胆总管下段结石,大小为2.6×1.2cm,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并发寒战、高热及黄疸等胆管炎,甚至脓毒症性休克,危及生命,应该积极的人为干预。可老人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心肺代偿能力弱,存在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加之此前胆道手术使腹腔存在一定程度粘连,开展传统的胆总管探查术,操作困难,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粘连性肠梗阻、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可能性加大。
家属了解病情后很是焦虑,唯恐再次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肝胆胰脾外科一科客观评估患者全身整体状况和胆管结石局部条件后,制订了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的治疗方案。3月10日,肝胆胰脾外科一科给患者实施了用时只有20分钟的内镜“三部曲”——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后,巨大结石顺利从胆总管内被娩入十二指肠腔内。术后患者无胰腺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胆道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康复出院。
就在李老太太手术当日,科室给一位81岁的老先生顺利实施了ERCP手术。
家住我市金台区的王老先生既往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个月前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在外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急诊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控制胆管炎。
老人长期的胆道外引流不但造成胆汁丢失,电解质平衡维持困难,而且给老人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这成了全家人的一块心病。老人的子女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我院肝胆胰脾外科一科可以实施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我院就诊。
患者入院后,科室第一时间经PTCD引流管行胆道造影,发现患者胆总管下段有一个大小约3.0×1.5cm的巨大结石。这么大的结石,一般情况下需要实施传统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但患者年龄大、有既往手术史,无疑增加了实施传统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鉴于此,科室决定实施内镜取石术或胆道支架内引流术,降低风险。
在充分沟通病情,取得家属理解和同意后,科室于3月10日在医学影像科胃肠造影室实施ERCP手术,经十二指肠乳头选择性胆管插管、造影、切开和扩张后,使用网篮将结石从胆总管内顺利娩出,短短15分钟所有操作结束。术后3天经鼻胆管造影见胆总管内无结石残存,拔除引流管后,患者康复出院。
据悉,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是肝外胆管结石首选的治疗手段,尤其对单纯的胆总管结石疗效明显。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则可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的方式解除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