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职人员,单位一般都会每年组织一次体检,常规的检查项目有身高、体重、血压,体格检查如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科,此外还有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胸透CT等等,很多检查报都是用数值反应的,可是外行都看不懂,怎么办?我们来熟悉一下指标的正常范围及偏高、偏低的病理性提示,以此来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调整措施,来改善我们的健康状态。
另外,一些如心电图、超声波、影像学报告反映的检查结果,一时半会我们也掌握不了该项技能,就听医生给我们的建议吧。
身高、体重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最新的、普遍采用的体重的指针:身体质量指数
计算方法是:体重(kg)÷身高(m)的平方,理想值为22。(年轻女性的理想值为20或21)
例如:
身高cm的男性,理想体重为:1.7(m)×1.7(m)×22=63.6(kg)
为什么BMI的理想数值被定为22?这是因为在一些统计中显示,BMI的数值为22的人,死亡率最低,平均寿命最高,且和性别无关。
血压
成人的理想血压平均值:
男性/80mmHg左右
女性/70mmHg左右
当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连续两次测量血压值大于或等于/90mmHg时,就可以称为高血压。
如何预防高血压?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锻炼身体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高血压知识及保健基本知识:
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烦躁等,少部分病人可以无症状。
最大的危险是导致心脑血管病。
需终身服药,目标是把血压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预防并发症。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易出现的问题是:不愿长期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
日常保健:
正常人每年至少测两次血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
合理饮食、防止肥胖、少吃盐、不吸烟、不大量饮酒。
做到心情愉悦、情绪稳定、乐观向上,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因素,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
坚持长期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俗称血色素)及血小板数量等。
白细胞:
正常值是4-10(单位:10^9/L)。
白细胞增高:见于全身各部位感染性疾病,可以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增高,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分类中占的比例最高50-70%,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白细胞降低:多见于病毒感染,长期明显减少可见于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放射线的影响,使白细胞总数降低及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疾病,建议定期复查。
红细胞:
参考值女性3.5~5.0(单位:10^12/L);男性4.0~5.5(单位:10^12/L)。
红细胞增多: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多见于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
正常值男性约-克/L,女性约-克/L。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相同。
血小板:
-(单位:10^9/L),当我们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当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可能会有出血倾向;血小板过多也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等。血小板减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女性月经期。长期明显减低可见于全身性出血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肝功能
1、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1.7---20.5umol/L
增高:见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等。
2、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0-6.8umol/L
增高:阻塞性黄疸,见于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3、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参考值:2-14.2umoI/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
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GPT)
正常参考值:0-40U/L
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5、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参考值:0-40U/L,AST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增高:见于心肌梗死、肝脏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溶血性疾病、药物影响等。
6、总蛋白(TP):
成人60~80g/L,
血清总蛋白增高:
1、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2、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7、白蛋白
成人35~55g/L
.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白蛋白浓度降低:
1、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
2、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或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
3、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
脂肪肝的危害与防治被称为“破坏肝功能的头号杀手”的脂肪肝应引起重视,如果不积极治疗,很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严重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它会增加“三高”疾病和冠心病、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这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使患者寿命缩短4—10年。
危害:
1、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
3、肝硬化和肝癌。脂肪肝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严重肝病。
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倍;
4、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5、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解毒功能;
6、对机体消化系统的损伤;
7、乙肝合并脂肪肝加快向肝硬化发展。
防治:
脂肪肝目前是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体检查出后要重视,脂肪肝属可逆性疾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主要是控制饮食(管住嘴),适量运动(迈开腿)、戒酒,定期检查,健康生活。
肾功能
血肌酐(Cr)
正常值男性53~μmol/L;女性44~97μmol/L。
增高: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越高,预后越差。
血尿素氮(BUN)
正常值为3.2-7.1mmol/L(9-20mg/d1)。
增高: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
尿常规
肾功能
血糖、血尿酸
空腹血糖
正常为3.9~6.1mmol/l
目前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mg/dl)。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以2型最常见,占90%以上。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得了糖尿病要坚持服药治疗,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目标是把血糖长期稳定的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血尿酸
正常成人男性为~μmol/L,女性89~μmol/L;
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等。
如果体检检出偏高要引起重视,日常生活应控制肉食的用量,少吃红肉、动物内脏、海鲜、油炸食品,少饮酒,多喝白开水
血酯四项
总胆固醇(TC):
正常值<5.20mmol/L(mg/dl)
当血液中胆固醇过高时,就容易沉积在动脉壁上,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甘油三酯(TG):
正常值<1.7mmol/L(mg/dl)
含量过高,可使凝血倾向增高,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大,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还可导致脂肪肝及肥胖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值>0.91mmol/L(35mg/dl)
对低密度脂蛋白有分解代谢作用,并可将周围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再由肝细胞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除体外。所以,常被称为“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值<3.12mmol/L(mg/dl)
过高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乙肝两对半
癌症标记检查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