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不重视体检结果,甚至长期不去体检,健康水平似乎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另外一些朋友看到有些指标有点异常,就非常担心,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似乎也有点无事自扰。◆还有一些朋友,只有一两次漏过了体检,结果就中了大招,被发现有很严重的疾病。
其实上面这些情况,都是没有好好利用体检这一手段的结果,今天我们请医院医院的胡松博士,为大家讲解体检报告。
胡松,医院保健/全科医学科,医学博士。专业擅长:多年从事老年病和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工作,擅长老年人多种慢性疾病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综合评估和干预诊治。近年来针对老人的诸多综合征如衰弱等领域,展开营养结合慢性心衰和认知筛查等研究;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一项,个人承担厅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国家级专著3部。
健康体检详细说
1.健康体检图什么
2.健康体检详细说
3.健康体检何处去
重点—腹部B超
肝、胆、脾、肾、输尿管等疾病
常见疾病:
◆肝血管瘤
◆肝囊肿
◆肝癌
◆胆囊炎
◆胆结石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重点—腹部B超之脂肪肝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肝脏的检查是腹部B超检查的重点部位之一,通过对近几年的检查结果统计来看,患有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基本上是35岁以上居多,但青年人中也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
被称为“破坏肝功能的头号杀手”的脂肪肝应引起重视,如果不积极治疗,很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严重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它还会增加“三高”疾病和冠心病、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这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使患者寿命缩短4—10年。对于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脂肪肝这类富贵病已经为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
危害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1、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
3、肝硬化和肝癌。脂肪肝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严重肝病。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倍。
4、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5、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解毒功能;
6、对机体消化系统的损伤;
7、乙肝合并脂肪肝加快向肝硬化发展。
防治
脂肪肝虽然是一种临床病变表现,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轻者无任何表现症状,可能很多人不是很在意,但是一旦严重就很影响健康。脂肪肝目前是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体检查出后要重视,脂肪肝属可逆性疾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主要是控制饮食(管住嘴),适量运动(迈开腿)、戒酒,定期检查,健康生活。
重点—腹部B超之其他
1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患上肝囊肿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只是在体检中,通过B超检查发现一个或几个。囊肿不会影响肝功能,也不会发展为肝癌,所以这种囊肿通常不必理它。但如果它长得实在太大,让病人感觉不舒服时,可以进行治疗。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瘤体,因其多数无症状及不适感,一般均在体检时发现。这种病主要是在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大概占肝脏良性瘤的42-45%。肝血管瘤生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男女发病没有明显差异。
2肾脏超声肾脏超声可检验出有无肾结石、肾囊肿、多囊肾、肾细胞癌、错构瘤、肾积水等疾病。
3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患者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在体检中B超检查才被发现,治疗需手术;较小的可定期观察。
4胰腺超声胰腺超声:可检查出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等胰腺疾病。
5脾脏超声脾脏超声:弥漫性脾肿大常见于急、慢性感染,各种血液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亦可检查出脾肿瘤。
重点—血化验之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升高可能会反应肝功能的情况,肝硬化、肝功肝炎等。如有异常,需要跟消化科的医师沟通,看是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还是通过药物使转氨酶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成年人,老年人总蛋白和白蛋白不会出现特别的异常。
1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正常<40u/L,增高见于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药物影响等
2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正常<40u/L,AST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增高见于心肌梗死、肝脏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溶血性疾病、药物影响等。
3总蛋白总蛋白(TP):成人60~80g/L,血清总蛋白增高见于
1)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清总蛋白降低,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2)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4白蛋白白蛋白:成人35~55g/L.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白蛋白浓度降低:
1)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
2)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或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
3)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GPT)
正常参考值:0-40U/L
↑急、慢性肝炎、脂肪肝、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1.7---20.5umol/L
↑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等。
◆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0-6.8umol/L
↑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参考值:2-14.2umoI/L
↑溶血性黄疸
连载五完
声
明
本次微讲座未接受任何商业赞助,也不推荐任何产品,如有涉及用药,我们将尽量以化学名方式给出,由患者自愿选择具体品牌。所有建议仅作参考,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就医,请勿基于讲座中的建议,代替临床诊断和治疗。
健康知识硬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