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肝脏是个非常“沉默”的器官,是一个极其能忍耐的器官,往往在它出现疾患的初期,患者难以察觉。而一旦感觉出异样,病情通常已比较严重了。
通常肝脏疾病包括:慢乙肝、酒精肝、药物肝、肝硬化、各种病原体感染、先天性或遗传性肝病等。
而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3大信号
1、腹胀和腹痛
胃肠道功能出现障碍后,肝硬化患者消化出现问题。常会有胃肠胀气的表现。有些肝硬化患者还因为出现腹水,肝脾肿大,导致腹胀。
还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因为患有肝硬化而出现腹水,劳累后更加明显。有时候肝硬化病人还有黄疸,发热等表现。
2、出血倾向
由于肝硬化有影响了人体凝血功能,所以会有不明原因的出血表现。比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等。肝硬化的牙龈出血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甚至睡觉的时候也会出血。有时候肝硬化病人伤口愈合比普通人要难,就是因为凝血机制受到了影响。
3、大便发黑
因为进入肝硬化后,会伴有门静脉高压,容易出现破裂,进而引发出血。肝硬化病人如果有大便发黑,发亮的症状,很可能是已经进入肝硬化晚期。大便发黑,那么很有可能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了。肝硬化病人比较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是因为肝硬化病人食管、胃里静脉会曲张。
肝硬化的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
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生活中如何预防肝硬化的发生?
1、戒酒当先,早期肝硬化患者应当立即戒酒,否则会加重病情的恶化。
2、饮食上多样化、适量食用些新鲜的瓜果蔬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这样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提高、疾病的预防。
3、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早期肝硬化患者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以免诱发脂肪肝。
4、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对肝脏的恢复有好处,但是不可以过量。
如何预防肝硬化的恶化?
1、合理的饮食。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餐饮为主,多吃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以及水果和易消化类型的食物,不要吃过硬并且粗糙之类的食物,禁忌饮酒,勿服用损伤肝脏之类的药物。
2、注意休息。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可参加适当的轻体力活动,要学会劳逸结合。
3、药物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适当适量采用保护肝脏之类的药物治疗,以改善自身肝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之前要经历肝纤维化的阶段,如果患上了肝硬化,自愈的几率极小,因此肝纤维化不治疗有极高的几率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炎的病人平时也要开始注意检查,监控病情,避免肝炎发展成肝硬化。
善佳?大豆磷脂散适应症:用于肝炎、脂肪肝、肝硬化、中毒性肝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神经衰弱等。主要功效作用:
1、保护肝脏
修复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消化肝中脂肪的双重作用。2、降低血脂
大豆磷脂有强大的乳化作用,可乳化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及脂类,将其粉碎成细小的微粒子而溶于血液中,排出体外。大豆磷脂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3、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造成的水肿状态,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