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

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均位居前列,严重危害着国民的健康,其中90%以上的病例为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可以采用介入微创、靶向及免疫等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策略。

介入微创局部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目前已被国际上公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将导管选插至肿瘤供血动脉后,注入适量的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切断肿瘤供血,并局部灌注化疗药物,杀死肿瘤。

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将导管选插至肿瘤供血动脉,经肝动脉连续滴注抗肿瘤药物,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杀死肿瘤,缓解症状和延长寿命的目的。与静脉用药相比,药物的利用率更高,局部药物浓度高,副作用小。

局部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治疗及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等。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单个肿瘤直径≤5cm或肿瘤结节不超过3个且最大肿瘤直径≤3cm,无血管、胆管和临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证据等级1级)。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局部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如I粒子植入术。

分子靶向药物

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分子靶向治疗获得一定的疗效。从分子的水平,针对特异性靶点进行的抗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控机体免疫系统来实现抗肿瘤作用。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的问世,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PD-1抗体目前常规是静脉给药,但动脉给药更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更好的发挥肿瘤内T细胞杀伤肿瘤的作用。

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

IMbrave研究(Ⅲ期临床)纳入了例无法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T+A)或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结果显示:索拉非尼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13.2个月,而T+A组患者的中位OS则尚未达到(HR=0.58,P<0.)(截至年8月)。PFS方面联合用药组优于索拉非尼组(6.8VS4.3月,HR=0.59,P<0.),两组患者OS、PFS比较均体现出显著差异。客观缓解率联合组优于索拉非尼组(33%vs13%,P<0.0)。并且,T+A组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亦明显优于索拉非尼组。

联合治疗

TACE/TAI等局部治疗方式除了能够杀伤肿瘤,减轻肿瘤负荷外,还能修复免疫反应,产生新抗原,促进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免疫治疗则通过调控机体免疫系统,将逃避的肿瘤细胞揪出来,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靶向药物通过抗血管生成改变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促进了免疫治疗的疗效,而且靶向治疗可以抑制TACE/TAI治疗后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复发及转移。

介入微创局部治疗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可以更好的治疗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介入医学科疾病诊疗范围

l血管性疾病:各种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瘤及静脉曲张等;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腹主动脉瘤、脉管炎、糖尿病足等动静脉疾病。

l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肝转移瘤、胆管癌、肾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

l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肾错构瘤、肝肾脾卵巢囊肿、乳腺腺瘤及增生结节、肺结节及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等。

l妇产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癌及输卵管阻塞等疾病。

l非血管性疾病: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胆管结石、食管、气管狭窄及输尿管狭窄等。

l出血性疾病:咯血(支扩或肺癌等引起)、鼻出血、妇科大出血、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全身各部位出血。

l良性病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脾大脾功能亢进、椎体压缩性骨折、前列腺增生及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yf/10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