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7日播出的《活到岁—发现医者之美》第三集节目中,来自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傅德良主任医师,为听众朋友带来了“扼住胰腺癌的七寸”专题,讲述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先来听节目音频。
胰腺癌被冠以“癌中之王”的称号,凶险程度可想而知。胰腺癌之所以凶险,和其早期症状隐蔽、难以发现、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一定关系。那我们真的无法早期发现胰腺癌吗?
1胰腺癌如何在早期自测发现信号一: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
信号二:上腹不适和疼痛。具体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感、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一般夜间更明显。其不适感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广,且有进行性加重现象,并逐步转为隐痛、胀痛和腰背痛。胰头癌的腹痛偏于右上腹,胰体尾癌偏于左上腹,少数人可有脐周痛。后期可有腹背痛,并且疼痛常与体位有关,在仰卧时加剧,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信号三:不明原因的黄疸。胰头癌多以阻塞性黄疸(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为最突出的症状,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且多数病人可因阻塞性黄疸而皮肤瘙痒,致遍体抓痕。上述症状在肝炎或胆道疾病时也可以出现,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误诊为肝炎、胆囊炎或胆石症的并不少见。
信号四: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药物控制不理想。
除了以上症状外,胰腺癌典型的症状还有:
1、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既无家族史,又非肥胖者。
2、突发性胰腺炎的发作。如果病人有胰腺疾病应加倍怀疑。
胰腺癌发病隐匿,被诊断时多数病人已属于晚期,为此加强对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的筛查,则可有效地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2预防胰腺癌,须改变生活方式
1、要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和高脂肪的饮食:胰腺是分泌消化酶的主要器官之一,特别是脂肪酶,主要靠胰腺来分泌。因胰腺一旦发生病变,首先就使脂肪的消化受到严重影响。
2、戒烟:吸烟者患胰腺癌的危险比不吸烟者增加3倍,每天吸烟≥25支者是不吸烟者的4倍。
3、避免大量饮用咖啡:研究显示少量饮用咖啡可预防胰腺癌的发生,大量饮用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4、避免过度饮酒:酒精饮料对胰腺癌发病的影响亦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每月饮酒10次以上者,胰腺癌发生危险比不饮酒者高3倍,长期饮啤酒者危险性是对照组的3倍,而饮葡萄酒者与对照组则无差异。
5、避免刺激性食品的摄入:要少吃或限制食肥肉、鱼子、脑髓、油腻、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忌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品。
最后,本期节目嘉宾再次隆重登场!!
除了医术高超,是不是还觉得傅教授特别儒雅,特别亲切和善!
面对最难治疗的癌症,傅教授的笑容会让病人产生一种如沐春风的安心和信任,这种笑容在我们认识的很多医生脸上都有,一种拯救的力量。感触最深的是那种“开刀开得几乎想放弃的绝望”和“必须要坚持的责任感”交织时的选择,所谓的初心,就是这种吧。
傅德良教授,复旦大学外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领军人物、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副组长。担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杂志》、《外科与理论外科杂志》、《腹部外科杂志》、WorldJournalofSurgicalProcedures杂志编委。
倾听医者心声发现医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