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5日,医院消化内科通过“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RBD)”,成功为两位因胆总管结石、复发性胆管炎而久治不愈、反反复复发作的老年患者解除了10多年来疾病带来的困扰。为医院消化内科技术创新和发展开创了新的一页,同时也填补了我区在该领域技术操作的空白。
今次手术的主要负责人、医院消化内科曾黎明主任医师介绍,接受手术的两位患者均为老年人,患有胆总管结石、复发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病史分别有10多年及20多年,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由于担心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两位患者一直选择保守治疗,反复多次承受胆道疾病带来的疼痛折磨。针对此情况,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作为消化内科专科主任的曾黎明带领医护团队进行研究并制定了“ERCP+EST+ERBD微创治疗的方案”。经医务科组织,由消化内科、麻醉科、外科、放射科等联合进行详细评估和慎密讨论后,确定了该治疗方案并得到了患者的同意。手术当天,医院消化内镜孙大勇教授指导下,在放射科、麻醉科的支持配合下,两位患者手术过程均非常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15分钟左右,顺利地取出了困扰患者10多年的胆总管结石。术后第二天,两位患者腹痛消失,黄疸消退,精神状况迅速好转,并可以下床活动。
1/3图为孙教授现场指导
据悉,“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情况的技术。在ERCP的基础上,可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RBD)、内镜下胆汁引流(ERBD)等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胆胰疾病的先进微创手段。
2/3ERCP截图
胆道梗阻性疾病,采取传统外科手术,对患者创伤大,并发症多,治疗花费较大、住院时间长。而ERCP及相关性微创手术,具有体表没有手术伤口,症状改善快,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具有费用低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尤其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年老体弱者,基础病多,耐受能力差等更容易接受。
3/3取出的结石
医院消化内科自年成为江门市重点专科以来,医护团队紧密结合群众的医疗需求,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医疗技术。今次能率先在我区成功开展ERCP及相关性微创技术,为胆胰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医院白殿疯病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