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征战记江淮驰援,总理故乡最美逆

02:04从精通中医理论的大文学家枚乘,到“山阳医派”一代宗师吴鞠通,再到当代中国中医针灸学泰斗程莘农院士,一代代淮安医者不仅传承着精湛技艺,更传承着医者仁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国总理故乡淮安市的74名医护人员“硬核”出征,一份份斗志昂扬的请战书、一个个鲜红夺目的红手印,奏响了江淮大地与荆楚大地同频共振、勠力同心的战“疫”最强音。逢“疫”必上,淮医战士冲在最前线疫情当前,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淮安市一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陈亮毅然中断美国研学,连夜递交请战书。他说“疫情不灭,何以学业”,肩负责任与使命的他责无旁贷。他特别引用网上的一句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3次请战终如愿,3小时极速集结,临行前才挥泪告知父母。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医院五病区护士长徐婷婷说,“不管前方多危险,总要有人去”。武汉“告急”,一道急令,淮安市四批援鄂医疗队一夜成军,日夜兼程奔赴前线。他们带着万淮安人的期盼,与病毒正面对垒,用生命守护着生命。“每当看到患者治愈出院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跟他们一样开心,再苦再累都值!”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惠亮亮说。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徐星星,唯独说起女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女儿读初三,正是学业最关键时,她十分担心女儿的学业。但疫情当前,她毅然奔赴最前线,母女俩在网上相互鼓劲打气。淮安先后派出四批医疗队共计74人支援湖北。首批29名队员1月28日出征,在武汉医院工作。第二批30名队员2月9日出征,在武医院工作。第三批12名队员2月11日出征,在医院工作。第四批3名队员2月24日再出征,医院工作。他们中年龄最大52岁、最小23岁,分别来自全市十多家医疗机构,以急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专业为主。全力战“疫”,精湛技艺获赞“蛮扎实”穿上密不透风、厚重的防护服,才真切感受到这场战疫的凶险。“说不害怕是假的,工作时根本没时间去考虑,本能的去救治患者,全力以赴。”陈亮说,其实所谓的害怕,更多的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场场都是硬战。在惠亮亮所在的隔离病房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时速”。这些患者大多本身有一定的基础疾病,有的合并新冠肺炎出现其他的感染,病情经常变化,需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by/1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