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老年人对结石性胆囊炎重视程度不够,大多首选保守治疗,对手术则往往是能拖则拖,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进入中老年以后,人体各器官功能及结构状态都呈进行性衰退,尤其是因神经冲动传导功能减退,对痛觉感应和应激反应迟钝,一旦病情恶化,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实际病变不符,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
患者经B超、CT、核磁共振或其他方法确诊为胆石症以后,只要符合手术条件,应及早手术。
有相当数量的胆石症患者因精神紧张、惧怕疼痛或其他原因,对手术一拖再拖,导致病情越发严重,反复发作,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胆囊炎、胆囊穿孔、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迫不得已再住院做手术时,既增加了住院时间和费用,又影响工作和生活,且手术难度大、危险性大、死亡率高。
从我国患者的胆石症特点来看,胆色素结石比胆固醇结石多见。胆色素结石与胆道梗阻、胆道感染的关系极为密切,药物治疗结石(即溶石疗法)等保守疗法对之疗效并不确切。
胆道结石可引起胆道感染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对于结石性胆道疾病,大多数专家都倾向于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方式。
多数患者的胆囊结石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的会让人难以忍受。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还可能引起发热。
老年人病变发展隐匿,感染不易控制,胆囊在发病后易发生坏死、穿孔,但同时老年人的腹部肌肉松弛或肥胖,体征不典型,导致胆囊穿孔无典型的症状表现。
此外,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胆囊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在有炎症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栓塞,导致胆囊壁坏死。
胆囊结石一旦排入胆管就可能造成胆管的梗阻出现黄疸,影响肝脏功能。胆囊结石还会引起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包括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内镜下逆行乳头切开取石(EST)、内镜联合腹腔镜双镜治疗等方法。
(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张紫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