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超声的标准切面入门级

超声发展40余年,超声专业人员对于提高超声诊断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小编总结了多年从事超声诊断的教授们的经验及有关书籍内容,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肝胆超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肝胆标准切面!以此作为基础,尽可能的减少漏诊和误诊。

一.检查体位与途径1.仰卧位患者仰卧,充分暴露腹部,双臂上举过头顶,可增宽肋间隙,探头依次从左肋缘下、剑突下、右肋缘下、右肋间隙等处进行检查,同时需患者配合深吸气屏气或鼓气动作。

2.左侧卧位患者左侧卧位,右臂上举过头顶,探头依次从剑突下、右肋缘下等处进行检查,此体位嘱患者配合深吸气屏气后扫查可清楚显示肝脏大部分切面。3.右侧卧位患者右侧卧位,左臂上举过头顶,探头置于剑突下或左肋缘下,可以有效显示肝左外叶。

二.扫查方法超声扫查肝脏需结合多切面,多体位,不同呼吸动作,操作手法等多种因素,尽可能的避开盲区,减少遗漏,在标准切面的基础上做连续有序的扇形扫查,以获取更为可靠的图像信息。

三.标准切面1.剑突下横切患者仰卧,探头前端指向人体右侧,配合患者腹式呼吸或深吸气后屏气动作,此切面显示肝脏门脉左支的“工”字型结构,有时还可显示与其伴行的左肝管等结构(图1)。

2.剑突下纵切患者仰卧,在腹正中线或左正中旁约1cm处作矢状切,探头前端指向人体头侧,扫查方法同剑突下横切面,此切面可显示左肝S2、S3段,胰腺体部横断面,腹主动脉长轴及胃等结构,此切面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径和长径的标准切面,正常范围为左半肝厚径(包括尾状叶)<6cm,长径<9cm(图2)。

3.右肋缘下斜切第二肝门斜断面患者仰卧,探头放置右肋缘下方距右正中旁约2cm处,并与肋缘平行,探头前端指向人体右下方,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紧压腹壁使其下陷,声束指向右侧肩胛部通过肝实质到达膈顶,连续缓慢作扇形扫查,可显示的结构包括下腔静脉横断面与三支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图3)。

4.右肋缘下斜切肝右静脉长轴面患者仰卧,探头置于右肋缘下右侧锁骨中线处,扫查方法同第二肝门斜断切面,完整显示肝右静脉长轴并汇入下腔静脉,此切面作为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的标准切面,可测得肝前后缘之间的最大距离,正常值为12-14cm(图4)。

5.肝-右肾矢状切面探头置于右侧锁骨中线与右侧腋前线之间作矢状切,探头前端指向人体右上方,嘱患者腹式呼吸,胸廓较大、肝脏位置较高的患者可嘱其作鼓气动作可清晰显示肝、右肾的关系,此切面可显示肝实质回声较右肾实质回声稍高,如脂肪肝患者,此切面可提示肝肾对比度增加。有腹水的患者,肝肾隐窝可增宽(图5)。

6.右肋间斜切通过第一肝门切面探头置于右侧肋间,探头前端指向人体右上方,逐一肋间进行连续扇形扫查,于右侧锁骨中线处探头方向近似垂直于肋弓,可显示门脉右支长轴至汇入门静脉(即第一肝门),其右上方为斜向第一肝门的胆囊,左下方为椭圆形的下腔静脉斜断面,共同组成“飞鸟征”。逆时针转动探头作第一肝门横断切面,可显示在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尾状叶(图6)。

7.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纵切胆囊长轴切面患者左侧卧位,探头置于右上腹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交界处,探头前端指向人体右上方,嘱患者作鼓气动作,左右滑动探头,稍加调整角度,即可显示肝、胆囊长轴及第一肝门的结构,胆囊底位于图像右上方,胆囊颈指向第一肝门。胆囊长径一般<9cm,前后径<4cm,囊壁厚度<3mm(图7)。

8.肝外胆管长轴切面患者仰卧位或右前斜位或左侧卧位,在右肋间斜切通过第一肝门切面基础上,以门静脉主干为轴心稍加调整探头角度,即可显示与之伴行的肝外胆管。肝内胆管内径一般<2mm,肝外胆管上段内径为3-5mm,下段内径为4-7mm(图8)。

9.补充肝脏测量切面: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最大斜切面测量肝前后缘的垂直距离,一般<8-10cm;肝右叶横径,从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10cm。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hku.com/jbzl/9762.html